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会员78564835 42 已回复
我听说中医也可以治疗糖尿病,但是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看待糖尿病的,请问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可以归入中医解渴的范畴。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上消的主要部位在肺部,治疗以阴润肺、阴润干燥为主。中消的主要疾病位于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病为主。下消的下部主要在肾脏,治疗以滋补肾阴或温肾阳为主。中医对糖尿病,即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中药控制血糖或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好,只能改善症状,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有用0
相关问答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可以归入中医解渴的范畴。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在治疗方面,中医药可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上消的主要部位在肺部,治疗以阴润肺、阴润干燥为主。中消的主要疾病位于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病为主。下消的下部主要在肾脏,治疗以滋补肾阴或温肾阳为主。中医对糖尿病,即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中药控制血糖或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好,只能改善症状,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中医不能很好地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或胰蛋白酶活性提高而引起代谢困难的慢性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遗传缺陷、自身免疫有关,目前与中医西医无关,只有糖尿病才能治疗,血糖减少可以及早预防,那么与食物、运动、药物一起可以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放弃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患者要有规律地治疗,不能轻易放弃食物、运动和药物,要经常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药物。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用中药治疗糖尿病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一定要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口渴患者先行120步,多人天宝,然后饮食,《外台秘要》吃完饭后走路,坐得稍微柔软一点,每餐吃完,出征散步,说明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2.重点控制情绪: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情绪有关,因此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保持情绪平稳、气血流通,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目前,消渴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型:
1.阴虚热盛:占11.89%,多见于阴虚,多见于热虚,多见于阳虚。以1~5年为最多,随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最常见的是40-50岁,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气阴两虚型:76.52%,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兼有。病程在6~10年,以50-60岁为最常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介于阴虚热盛与阴虚证之间。
3.阴阳两虚型:11.59%,主要表现为阳虚,同时表现为阴虚。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5年以上,且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中医也可以治疗糖尿病。
在中医范畴中,消渴属于消渴范畴。患者很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比如暴饮暴食、吸烟、饮酒过量、暴食油腻食物、不爱运动等。叫做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很可能是肾阴虚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口渴、多饮、多汗、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口渴分上中下。腹泻的症状是多饮,患者口渴,喜欢喝水,但喝完不解渴。他的舌红,病根在肺。可用白虎汤(膏药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治疗。萧中的特点是暴饮暴食,容易饿,白天容易出汗,小便过多,长不胖,一天天消瘦下去。病根在脾胃。三黄丸(黄连、黄芩、大黄等。)用于治疗胃热。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中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治疗糖尿病:
1.饮食控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2.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需要解渴的患者先走120步,再吃东西。《外台秘要》强调要饭后散步,坐得舒服,主张每顿饭吃完后在庭上散散步,说明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3.注意情绪调节: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保持情绪调节顺畅,血液循环通畅,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