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的平均寿命因人而异,没有具体数值。一般患一型糖尿病的病人,都是因为家族遗传,治疗主要靠补充胰岛素,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平时饮食,切记少糖食物的摄入,可以有效延迟寿命。
1型糖尿病的C肽水平极低,范围小于0.3nmol/L,餐后C肽水平升高不到3倍。
C肽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产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测定C肽水平来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被破坏,会导致绝对胰岛素缺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完全的功能。在一定时间内,残留的β细胞可以有一定的功能,但C肽水平很低。
1型糖尿病的血糖正常血糖为饭前4.4-6.1,饭后4.4-7.8。
但是,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严格控制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调整目标值比较松。糖化血红蛋白为7.5%,饭前4.4-7,饭后4.4-10,睡前血糖要求可能在8以内。对于1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建议在标准范围内,即空腹血糖4.4-6.1,餐后血糖低于7.8%,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胰岛素通常用于治疗非急性1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合适的。此时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餐后血糖控制范围应小于6.1,餐后血糖控制范围应小于9。
1型糖尿病的血糖值范围如下:
1.1型糖尿病的诊断为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等于6.5%。
2.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支持。但为了防止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中青年人来说,应该考虑尽量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控制在8mmol/L以下。
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2型糖尿病相同。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液11.1mmol/L、空腹血糖7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可诊断为糖尿病。1型糖尿病通常空腹或餐后血清C肽浓度明显下降,可能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标志物,如谷氨酸脱皮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锌载体8抗体等。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7mmol/L,空腹血糖为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每天一次空腹血糖仅为7.0mmol/L,且患者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也可被诊断为糖尿病,这是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无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的。一旦确诊,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