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雀斑,那个白醋和白术大概什么比例?

会员13200908 20 已回复
祛雀斑,那个白醋和白术大概什么比例?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伟平 梅州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心血管,妇科
已帮助用户: 29314
问题分析: 雀斑是一种浅褐色小斑点,针尖至米粒大小,常出现于前额、鼻梁和脸颊等处,偶尔也会出现于颈部、肩部、手背等处。
意见建议:建议外抹中药玉容散,吃三白汤来治疗。最好使用超高频皮肤整形术祛除雀斑,效果会更好
有用0
刘恩川 医生会员 范庄恩川门诊皮肤科 个人诊所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57507
问题分析: 雀斑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斑点。目前临床上多用脱色剂以及冷冻、
意见建议:激光等方法治疗.平时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院做祛斑护理,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
有用0
尹泽广 医师 新疆第九运输公司社区门诊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64373
问题分析: 您的情况平时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院做祛斑护理
意见建议:,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多吃绿色蔬菜,如胡萝卜、绿色青菜等。多吃含水份多的水果:橘子、西瓜、水蜜桃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等方式去除雀斑。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雀斑比较轻微,可以按医嘱选择氢醌霜、熊果苷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淡斑的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雀斑的现象。
2、液氮冷冻治疗:如果患者的情况相对严重,则可以选择液氮冷冻治疗,该方式主要是利用液氮冷冻使局部的皮肤出现异变,进而促使细胞坏死脱落,进而达到祛斑的目的。
此外,患者应该注意日常防晒,避免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以免加重雀斑的现象。

王晓彦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天坛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长雀斑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导致的。
1、内分泌失调:雀斑一般是色素沉着形成的,如果体内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可能会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在皮下形成堆积,出现长雀斑的情况。
2、紫外线照射:如果在紫外线较为强烈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也没有做好防晒准备,皮肤受到过度日晒,可能会使皮肤出现皮损,使皮下出现色素沉淀,不仅会加重原有长色斑的情况,还会引发长雀斑的情况。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雀斑是可能遗传的。
雀斑是有一定几率遗传的,如果雀斑影响了面部的容貌,平时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防止斑纹加深,求美者也可以通过激光祛斑的方式将雀斑祛除掉。利用激光选择性的光热反应,针对斑纹中的色素物质进行击碎去除,一般可以维持3-5年左右的时间,维持的时间和具体效果会根据个人体质出现不同。
为防止雀斑复发,平时要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雀斑晒斑可以使用光保护剂、非氢醌外用药物或者采取激光的方式治疗。
1、光保护剂:使用光保护剂可以减少紫外线吸收,有助于预防色斑加重和形成。
2、非氢醌外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壬二酸或者是曲酸等等药物,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达到淡化的目的。
3、激光治疗:如果雀斑和晒斑比较多,一般需要采取激光的方式治疗,可以在一瞬间将皮下的色素组织粉碎成较小的分子和颗粒,然后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系统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美白和淡斑的目的。

王晓彦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天坛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光敏性皮炎、虫咬皮炎、色素异常性疾病、药疹、结缔组织病及性病的诊治。擅长各种皮肤肿瘤的病理诊断。

一般来说,雀斑样痣和雀斑的区别是发病位置、具体症状等。具体分析如下:
雀斑样痣和雀斑都属于常见的皮肤病症,前者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后者注意发生于两颊、鼻部等部位。而前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褐色或黑色斑点,后者表现为浅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且呈密集分布。
如果患者的雀斑样痣或雀斑比较严重,患者可以选择水光针的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动水光肌把皮肤所需要的药物注射在皮肤的真皮层内,可以使皮肤变得更加细嫩光滑,进而有效淡斑。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雀斑跟自身的家族遗传存在一定关系,还有一些人属于被太阳暴晒以后形成的。目前治疗这个疾病最常用的办法还是美容激光,一般需要多次激光治疗才能达到完全去除的效果。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