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十年,一直服用柳氮磺、扶他林,效果不好,现背驼,脖子僵硬...

会员168622554 38 已回复
AS十年,一直服用柳氮磺、扶他林,效果不好,现背驼,脖子僵硬,髋关节疼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沈志强 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对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下面就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辩证论治、分期制宜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病人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又要针对AS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一般根据AS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AS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1.1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1.2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1.3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赢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2.临床用药匠心独具
我们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疗效显著的对药(药对),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药对。
青风藤与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2]。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曲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与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与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验案举例
案例一:于某,男,20岁,学生。
初诊:2001年4月25日。
病史:因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加重六个周而就诊。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以晨起前为甚,起床活动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由于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而未引起注意。近六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夜间翻身困难,晨僵明显,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阴雨天时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夜间盗汗,无低热颧红,纳差,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滑。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骶髂关节定位试验,髂嵴推压试验均阳性。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ESR36mm/h,RF(-)。腰椎正侧位片及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示:腰椎无异常,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无变化,骶髂关节骨质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局部有虫蚀样改变。中医诊断:痹病(肾虚寒湿痹阻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治以补肾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巴戟天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徐长卿15g,萆薢10g,木瓜15g,川芎15g,元胡15g,乌蛇10g,山萸肉10g,威灵仙30g,伸筋草15g,檀香10g,鸡血藤30g。水煎服,日一剂,日服两次。
二诊(5月16日):服药21剂后,晨僵,腰骶部疼痛,夜间翻身困难及双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仅感右侧髋关节酸痛,时有夜间盗汗,体温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润,脉沉弦细。上方加杭芍30g继服14剂。
三诊(6月2日):服药后右侧髋关节酸痛,夜间盗汗症状消失,仅感腰骶部酸胀不适,体倦乏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沉细滑。上方加半枝莲15g、白芥子6g,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后复查血沉恢复正常,HLA—B27仍阳性;复查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前后对照提示:局部虫蚀样改变稍有改善,其余无明显变化。遂改用中成药健步强身丸内服2至3个月以调理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例二:张某,女,46岁,干部。
初诊:2001年9月17。
病史:颈部、腰部疼痛反复发作八年余。八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腰部疼痛,伴有晨僵,时有胸闷,低热(37.2~37.6℃),无盗汗。三个月前曾在宣武医院就诊,经检查:HLA—B27阳性,RF(-),ESR36mm/h,ASO(-)CRP6.8mg/L.双侧骶髂关节片示:符合骶髂关节炎II级改变。诊断为:强直性关节炎。给予甲氨喋呤(10mg/W),柳氮磺胺吡啶(0.5g3次/日)等药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随求中医治疗。现患者仍感颈部、腰部疼痛,夜间及劳累后疼痛加重,晨僵(+)约持续1小时左右,时有胸闷,无夜间翻身困难,伴有口苦,尿赤,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中医诊断:痹病(肝肾亏虚、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治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通络。
处方:穿山龙30g、青风藤15g、赤芍15g、炒山栀10g、黄柏12g、狗脊15g、炒杜仲10g、川断10g、乌蛇10g、炮山甲10g、威灵仙30g、土贝母15g、莪术15g、鸡血藤3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湿热痹冲剂5g,冲服日服两次。
二诊(2001年10月22日):上方稍作加减服用35剂后,颈腰部疼痛、晨僵减轻,但近来出现双髋、膝关节时痛,无畏寒,纳可,尿赤,大便干,1~2日一行,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滑。
处方:上方祛仙灵脾,穿山龙减至20g继服。湿热痹冲剂同前继服。
三诊(2002年1月21日):上方稍有加减服用近三个月,腰骶部双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腰部稍感僵硬不适,遇热诸症稍缓解,上下楼梯时双膝疼痛不适,尿赤,大便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滑。
处方:蜈蚣3条、全蝎3g、川牛膝10g、伸筋草10g、狗脊15g、炒杜仲10g、川断10g、仙灵脾10g、乌蛇10g、威灵仙30g、土贝母15g、青风藤15g、鸡血藤30g、穿山龙20g,半枝莲15g,白芥子6g。
湿热痹冲剂5g,冲服,日服两次。
四诊(2002年7月15日):上方间断服用近半年,腰骶部及双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但腰部仍感僵硬不适,双膝关节时痛,牙龈肿痛,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弱。2002年6月7日于宣武医院复查HLA—B27为阴性,ESR及CRP均降至正常范围。
处方:上方去蜈蚣加杜仲10g,细辛3g继服。湿热痹冲剂同前服。
继服中药一个月后,诸症消失,于友谊医院复查HLA—B27仍为阴性,复查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前后对照提示:局部虫蚀样改变较前稍有改善,其余无明显变化。遂改服六味地黄丸(6g,2次/日)内服调理善后。
注:HLA—B27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B位点,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I类基因表达于白细胞表面的产物,以西医观点来看,HLA—B27阳性多终生不变。但有的患者经用中药治疗后HLA—B27由阳性转为阴性,究竟是中药从基因水平干预人体基因表达发挥治疗作用呢,还是由于检验误差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用0
相关问答

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公立医院进行膝关节和腰椎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钙多的食物。可以外用膏药和烤灯照射,服用一些活血化瘀和对症止痛的药物。

张博副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怀孕八个月手指关节疼痛僵硬的因素如下。
孕妇在怀孕八个月时出现手指酸痛的症状,考虑患有孕期风湿或是类风湿的可能,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还需要排除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可能。建议孕妇在孕晚期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活动,如果是腱鞘炎导致的,可以在分娩后进行手术治疗,不必过于担心。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中医学多称为“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下面就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辩证论治、分期制宜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病人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又要针对AS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一般根据AS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AS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1.1 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1.2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1.3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赢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2.临床用药匠心独具

我们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疗效显著的对药(药对),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药对。

青风藤与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2]。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曲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与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与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验案举例

案例一:于某,男,20岁,学生。

初诊:2001年4月25日。

病史:因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加重六个周而就诊。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以晨起前为甚,起床活动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由于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而未引起注意。近六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夜间翻身困难,晨僵明显,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阴雨天时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软,体倦乏力,夜间盗汗,无低热颧红,纳差,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滑。骶髂关节压迫试验,骶髂关节定位试验,髂嵴推压试验均阳性。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ESR36mm/h,RF(-)。腰椎正侧位片及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示:腰椎无异常,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无变化,骶髂关节骨质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局部有虫蚀样改变。中医诊断:痹病(肾虚寒湿痹阻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治以补肾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巴戟天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徐长卿15g,萆薢10g,木瓜15g,川芎15g,元胡15g,乌蛇10g,山萸肉10g,威灵仙30g,伸筋草15g,檀香10g,鸡血藤30g。水煎服,日一剂,日服两次。

二诊(5月16日):服药21剂后,晨僵,腰骶部疼痛,夜间翻身困难及双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仅感右侧髋关节酸痛,时有夜间盗汗,体温正常,舌质淡暗,苔薄白润,脉沉弦细。上方加杭芍30g继服14剂。

三诊(6月2日):服药后右侧髋关节酸痛,夜间盗汗症状消失,仅感腰骶部酸胀不适,体倦乏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腻,脉沉细滑。上方加半枝莲15g、白芥子6g,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后复查血沉恢复正常,HLA—B27仍阳性;复查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前后对照提示:局部虫蚀样改变稍有改善,其余无明显变化。遂改用中成药健步强身丸内服2至3个月以调理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例二:张某,女,46岁,干部。

初诊:2001年9月17。

病史:颈部、腰部疼痛反复发作八年余。八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腰部疼痛,伴有晨僵,时有胸闷,低热(37.2~37.6℃),无盗汗。三个月前曾在宣武医院就诊,经检查:HLA—B27阳性,RF(-),ESR36mm/h,ASO (-) CRP6.8mg/L.双侧骶髂关节片示:符合骶髂关节炎II级改变。诊断为:强直性关节炎。给予甲氨喋呤(10mg/W),柳氮磺胺吡啶(0.5g 3次/日)等药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随求中医治疗。现患者仍感颈部、腰部疼痛,夜间及劳累后疼痛加重,晨僵(+)约持续1小时左右,时有胸闷,无夜间翻身困难,伴有口苦,尿赤,大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中医诊断:痹病(肝肾亏虚、湿热痹阻证);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治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通络。

处方:穿山龙30g、青风藤15g、赤芍15g、炒山栀10g、黄柏12g、狗脊15g、炒杜仲10g、川断10g、乌蛇10g、炮山甲10g、威灵仙30g、土贝母15g、莪术15g、鸡血藤3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湿热痹冲剂5g,冲服日服两次。

二诊(2001年10月22日):上方稍作加减服用35剂后,颈腰部疼痛、晨僵减轻,但近来出现双髋、膝关节时痛,无畏寒,纳可,尿赤,大便干,1~2日一行,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滑。

处方:上方祛仙灵脾,穿山龙减至20g继服。湿热痹冲剂同前继服。

三诊(2002年1月21日):上方稍有加减服用近三个月,腰骶部双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腰部稍感僵硬不适,遇热诸症稍缓解,上下楼梯时双膝疼痛不适,尿赤,大便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滑。

处方:蜈蚣3条、全蝎3g、川牛膝10g、伸筋草10g、狗脊15g、炒杜仲10g、川断10g、仙灵脾10g、乌蛇10g、威灵仙30g、土贝母15g、青风藤15g、鸡血藤30g、穿山龙20g,半枝莲15g,白芥子6g。

湿热痹冲剂5g,冲服,日服两次。

四诊(2002年7月15日):上方间断服用近半年,腰骶部及双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但腰部仍感僵硬不适,双膝关节时痛,牙龈肿痛,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弱。2002年6月7日于宣武医院复查HLA—B27为阴性,ESR及 CRP均降至正常范围。

处方:上方去蜈蚣加杜仲10g,细辛3g继服。湿热痹冲剂同前服。

继服中药一个月后,诸症消失,于友谊医院复查HLA—B27仍为阴性,复查双侧骶髂关节正位片,前后对照提示:局部虫蚀样改变较前稍有改善,其余无明显变化。遂改服六味地黄丸(6g,2次/日)内服调理善后。

注: HLA—B27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B位点,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I类基因表达于白细胞表面的产物,以西医观点来看,HLA—B27阳性多终生不变。但有的患者经用中药治疗后HLA—B27由阳性转为阴性,究竟是中药从基因水平干预人体基因表达发挥治疗作用呢,还是由于检验误差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亮医生会员内科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10237
擅长:心血管内科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您提供的x光片。初步考虑有可能是股骨头坏死。需要到正规医院骨科进一步确诊。确诊以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曹洪志主治医师外科深州市中医医院已帮助用户:26511
擅长:肠粘连,阑尾炎,胆囊息肉,疝气,肠梗阻,甲状腺瘤,腹部创伤,消化道出血,脾破裂,胃溃疡性穿孔

指导意见:你好,这可能是关节滑膜炎引起的,建议服一段时间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胸腺肽片,热水袋敷疼痛部位,或大秦叶煎外洗,避免受凉熬夜饮酒刺激性食物饮料等,避免接触冷水,

白海玉主治医师外科榆林市中医医院已帮助用户:26443
擅长:背脊痛,大隐静脉曲张,肩周炎粉碎性骨折,颈部创伤,乳腺增生积乳囊肿,急、慢性乳腺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阑尾炎,颈椎病,勃起功能障碍

问题分析:要考虑因为关节炎的可能性的。关节炎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是非淄体抗炎药。
意见建议:这个不能确定,建议你给医生看看并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再对症治疗。

王亮外科泰山医学院已帮助用户:44390
擅长:外科,尤其擅长神经外科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