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6岁,发病六年,做过核磁三次,诊为脊髓型颈椎病.M3-...

会员626942 66 已回复
男,66岁,发病六年,做过核磁三次,诊为脊髓型颈椎病.M3-7突出,黄韧带增厚,C5-6平面脊髓变性。症状:开始右手中指尖有点麻,现在二手掌有点麻,二上肢前臂有点重、胀,肌力正常,没有肌肉痿缩。下肢正常。五年前在北京中关村医院打过胶原酶,没用,也没付作用。六年前上海长征医院说要开刀,华山医院说十年不会有问题,现在还好,不过病情有些进展。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东保 医师 城关镇卫生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全科医师
已帮助用户: 94907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通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应该是手术治疗比较合适.
有用0
关注
刘业生 医师 铁力市桃山镇振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胃炎
已帮助用户: 304151
你好;这位朋友我认为应该是手术治疗比较合适.
有用0
相关问答

黄韧带增厚可以吃药、针灸、按摩等治疗。
黄韧带是脊柱椎管内的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一个韧带组织结构,它属于脊柱后柱的支持结构之一,如果黄韧带增厚可能会对神经组织产生压迫,引起神经损害。患者可以吃甲钴胺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来治疗,此外,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针灸、按摩、射频消融术、椎间孔镜等方法来缓解。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退变。
随着椎间盘质地变性,含水量减少,高度下降和周缘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的增厚骨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板间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线减少,尤其是前后径,即矢状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动态性因素主要是指颈椎的伸屈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从而诱发脊髓型颈椎病。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一般全麻,取仰卧位,两肩胛间垫枕,颈部稍伸,头向切口对侧倾斜15度。在病变颈椎平面,由颈前部中线到左侧或右侧胸铠乳突肌前缘,做左侧和右侧横切口长约6~8公分。切口沿皮下组织分别向上和向下剥离。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玩阔肌和深筋膜,显露3~4个椎体范围,应用可调控的Cloward圆钻钻孔椎体后面仅剩余一薄层皮质骨时。

张博副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黄韧带增厚可通过进一步检查,了解实际情况后进行治疗。
黄韧带增厚只是一种片子上的表现,一般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的表现,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处理。如果是由于黄韧带增厚,造成了脊髓压迫,造成了椎管狭窄,那么就必须做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切除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术后要进行营养和神经药物的调理。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减少运动,不要长期的坐姿和弯曲,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由于肾气亏损、筋脉不通而诱发的疾病。而黄韧带的增厚都是引起颈椎管狭窄的情况出现,从而便会压迫到了神经。会出现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等情况。

张博副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是不能自愈的。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严重的一种颈椎疾病。它是由颈椎的突起和继发引起的。由于黄韧带的过度肥大,会造成颈椎的狭窄,压迫颈部脊髓。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上肢麻痹,乏力,不能进行细微的运动,下肢走路乏力,脚底有压棉花的感觉,容易摔倒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是不能自我治愈的,其病变不能自行消失,也不能解除神经的压力,需要进行手术来缓解颈脊髓的压力,并恢复颈椎的稳定。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