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缺血,冠心病,肾病肌肝218

会员115878462 66岁 已回复
甲状腺,淋巴结手术,怎么治疗。我家在扶余,转院到三院能住院吗?需要什么手续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魏飞宇 医师 昆华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已帮助用户: 61287
看看心脏问题情况大不大,肾功能也不好,,平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锻炼和运动的,注意清淡饮食
有用0
关注
刘静华 副主任医师 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
已帮助用户: 1136
指导意见:首先在当地市医院或中医院开转院手续,到当地合作医疗办公室备案,到三院后医生会选择 你的治疗方案,不用担心,先把手续办全,否则报销困难
有用0
关注
单硕 主治医师 深州市魏家桥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
擅长:面神经炎,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肥...
已帮助用户: 73269
指导意见:根据症状患者应该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失去营养,滋润,因此疼痛,建议给于活血化瘀止痛药物如血府逐瘀片,复方丹参片治疗,勿劳累。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心肌缺血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冠心病是常见原因其他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意见建议:心肌炎等也可以出现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当您发现有心肌缺血时要及时就诊查找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防治的药物.
有用0
陈树蕃
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慢...
已帮助用户: 19
问题分析:你好考虑供血不足,可以吃点银杏叶片(中成药)效果不好的话加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意见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生活做到有规律,还有慢跑、气功等有助改善功能,改变体位的时候不能太急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缺血是否严重取决于心肌缺血的程度、临床症状、心肌酶学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如果只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心肌供血不足,没有明显的胸痛胸闷、心悸憋喘的症状,也不合并其他的基础疾病,这类病情并不严重。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现在的年龄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年龄阶段,通常,高血压,高血脂是,发病的常见原因,给予对因治疗,口服药物情况,应根据个人服用效果情况,选择用药。暂时没有找到治好的办法,一般还是对症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通常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情况下,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不代表没有心肌缺血,具体内容如下:
尽管在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但这不是惟一的病因。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脏病。另外,主要是因为主动脉瓣膜的损伤,风湿性或其它因素所致的冠状动脉炎,导致冠脉开口狭窄或阻塞,而肥胖性心肌病则是因为心肌过大,导致相对的供血不够,或者是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所致的心绞痛。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心肌缺血可以吃以下药,具体分析如下:
冠心病心肌缺血,可以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抵克立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这些都是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的硬化。第二种是可以使用一些抗凝剂,比如双香豆素、硝酸香豆素等,这些都是预防心脏内的血块。第三类是β-阻滞药物,包括阿替洛尔、特拉唑嗪、普萘洛尔。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慢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一般在进行心电图的时候,会发现t波低平,倒置的形状,是一种典型的心肌缺血。因为缺血性心脏病与缺血性心脏病有很大的联系,在临床上应格外重视。冠心病与心肌缺血有很大的相关性。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心脏电图显示t波变化的情况下,要做好心脏方面的全面检查,以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心肌梗死,并配合其它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从而明确诊断,以免出现盲目和不当的处理。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非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心绞痛型:发作时自觉胸部闷痛不适,严重时可能会有剧痛、昏厥的症状;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律紊乱。
2.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也会表现出胸部不适,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有时还可表现为心慌、心悸、多汗无力等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