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房缺2mm需要手术吗?

会员115447654 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出生时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个月复查3毫米,6个月复查0。19毫米。9个月复查0.14毫米,2周岁复查2个毫米。生活上没影响。需要手术吗?什么时间手术最佳,术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范顺阳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完全性大动脉扭转、右位心、右...
已帮助用户: 8360
孩子房间隔缺损很小,有自愈可能性,暂时不建议手术治疗,可以继续观察
有用0
关注
周玮 主治医师 济阳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感...
已帮助用户: 55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孩子没有太大问题的,随时查看孩子发育情况。
意见建议:3mm的房缺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一直在减小,可以观察到2岁再决定。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缺损面积为零点二毫米的话,这个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并且不会对孩子造成任何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不需要担心。
意见建议:零点二毫米的房间隔缺损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这么小的房间隔缺损不会影响到孩子日常任何的活动,也不会导致其他严重的症状。
有用0
关注
黄培 医师 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内科
擅长: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糖原贮积病Ⅱ型,糖原贮积病Ⅰ型,...
已帮助用户: 157701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目前的情况的话,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但是目前的话缺勤面积还不是很大。
意见建议:对,定期复查一下的,如果在家中或者是经常性的感冒发烧咳嗽的话,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房缺可以做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或者外科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适应症,年龄大1岁,体重大于8公斤。房间隔缺损直径在5毫米到34毫米之间,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要大于房间隔及肺静脉开口距离大于5个毫米,至房室瓣距离大于7个毫米。封堵器的直径要大于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不合并必须行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在缺损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室缺要略严重于房缺。
大多数情况下,缺损面积决定了室缺和房缺的严重程度。如果缺损面积相同,那室缺患者的病情要比房缺患者严重,且病情进展更快,更容易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进而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建议患者平时要适当运动,比如慢跑、散步等,还要注意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时令的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房缺一般指房间隔缺损,可以通过封堵术或者外科手术修补。
房缺可以通过手术来进行房间间隔缺损的缝合。对于比1周岁以上且重量超过8kg的患者,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室间隔的缺损大小为5~34-mm;病变的边界为冠状动脉窦区,其上、下、下、肺动脉的开度均超过5mm,与房室之间的间隔为7mm;在手术中,栓塞的管径要比室间隔的管径要大;其它心脏病不伴有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是通过股动脉将缝合器械插入心脏,并将其置于室间隔缺损部位。如果没有房间隔封堵术的适应证,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房缺对宝宝以后会有很大影响,会出现活动后心悸心慌,严重的平时走路走的快,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要去医院做诊断治疗,不影响孩子日常活动。但是不能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吃一些富含高蛋白的虾类食物的来补充身体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宝宝房缺要尽可能避免受凉、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避免呛奶。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呛奶有可能会导致肺部的小动脉痉挛,会出现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会使自然愈合的概率大大减少。如果出现右向左分流,有可能会丧失手术的机会,会出现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体循环血量减少,就会出现孩子生长发育落后。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房缺指房间隔缺损,通常情况下,房间隔缺损感冒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
房间隔缺损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心肺功能,都比正常人要差,抵抗力也差。如果房间隔缺损比较大,可能容易导致肺部弥漫性的充血。当抵抗力比较低,出现了感冒的情况,甚至出现了肺炎,可能会诱发心脏的衰竭、呼吸功能的衰竭。尤其是在一岁之内的婴儿,建议不要感冒,否则很容易出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的情况,威胁到生命。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