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哺乳期女性不建议喝中药来调理身体具体分析如下:
哺乳期女性喝中药会对宝宝的生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中医的副作用比西医要少,但毕竟是一种药,会给肝脏和肾脏带来压力,严重的会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特别是婴宝宝还没有完全的成长。此外,有些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半夏、细辛、乌头、川乌、草乌等,对哺乳期女性产后的康复不利。
流产以后由于身体虚弱,应注意休息,多吃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在第一次来月经之后。就可以用一些药物来调养了,但是在调理的中间是建议不要怀孕的。一般在服完药物之后药,调理3到6个月的时间。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寒凉性食物,不要精神压力过大,不要过度劳累,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注意休息。
脂溢性脱发,中医认为此类脱发为“发蛀脱发”,是阴虚湿盛,血不能养发,兼脾虚湿盛。经验方有祛湿健发汤:炒白术15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茯苓12克,萆薢15克,车前子10克,川芎10克,赤石脂12克,白藓皮15克,桑葚10克,干生地12克,熟地12克,首乌藤15克。一日一剂,煎水口服。外用的有:1.皂角30克,侧柏叶30克,透骨草30克,煎水洗;2.苍耳子30克,王不留行30克,煎水洗。
一般情况下,中药调理哪个季节最好没有固定的说法,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利用药物的偏颇,来矫正身体的偏颇。比如说有清热解毒的药,在秋天的时候,会有很好的疗效。用辛温的药物来调理寒症,可以起到祛风的作用,因此在夏季可以选择用三伏贴来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腹泻通常都是由上而下,春天的时候,阳气上涌,对于长期的痢疾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秋天是干燥的,雨水少,燥可以去湿,因此祛湿在秋天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小腹凉可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可选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等有温里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调治。在用药时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剂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良附丸、小建中颗粒、虚寒胃痛颗粒、温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如果吃了以上的药病情未得到改善,建议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