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刚才您确诊是手癣,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会员295662 52 已回复
请问刚才您确诊是手癣,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活中应注意什么?针灸能彻底治愈吗?除了针灸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吗?谢谢!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于飞 医师 威县章台中心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257579
指导意见:手癣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局限于一侧,伴瘙痒。角化过度型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每到寒冷冬季皮肤皲裂,治疗宜用各种抗真菌外用药,重者可口服抗真菌药。
有用0
关注
刘东保 医师 城关镇卫生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全科医师
已帮助用户: 94907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通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应该是由真菌引起的,可用10%冰醋酸浸泡,然后外用3—6%水杨酸或6—12%苯甲酸软膏,每天2次,晚间用药后戴上手套。
有用0
相关问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生活中需做好调理。
该病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能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粗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规律的生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松心情,保持心情平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喝浓茶和咖啡,要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用力排便会加重病情,平时可以适当运动,但是要避免做一些体力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换药、调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针灸后痒痒可能是湿疹、过敏等原因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常见的症状有红斑、丘疹、瘙痒等,所以针灸后痒痒可能是湿疹导致的。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卤米松乳膏等药物来治疗。
2.过敏:过敏是指人体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所以针灸后痒痒可能是过敏导致的。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胶囊、盐酸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来治疗。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针灸后犯困是因为针灸会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导致酸痛、麻木、发胀、微痛等,也是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会消耗体力,所以会有短暂的困意。
有些患者在针灸结束前30分钟入睡是正常的。拔针后,患者仍有困意,属正常现象。但有些患者在留针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肢体僵硬的状态。如果他们在拔针后突然放松,他们也会感到疲劳和困倦。建议针灸时多深呼吸,避免这种现象。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针灸后肿胀,主要是因为针灸刺破了毛细血管,但没有拔针的时候,针头堵住了血管,所以不会流血,但拔针的时候,鲜血并没有从针孔里流出来,而是淤积在皮下,形成血肿。患者一般可以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防止血肿扩大,再用热敷促进血瘀消散。如果没有及时按压导致血肿较大,一般几天后血肿就会自行消退,做好清洁护理即可。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针灸通常能治疗胃炎,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针灸通常能治疗胃炎,一般可以针灸的关元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或是胃经、膀胱经等穴位,能够起到消解炎症反应,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针灸只能起到治疗胃炎的作用,并不能根治,主要是异味胃炎有多种原因,如长期饮酒、饮食辛辣、油腻、幽门螺旋杆菌等,需及时就医进行明确。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一般情况下,针灸能否治疗抑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能治疗:如果患者只是轻微的抑郁,存在睡眠质量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通常可以用针灸来治疗抑郁,是能治疗的。
2.不能治疗:但是,如果患者的抑郁程度非常严重,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心理治疗,以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此时针灸通常不能治疗。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专家问答 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