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好后的并发症状

会员104944530 20岁 已回复
手足口病好以后近一个月,食欲不振且胃胀,精神差。是不是正常现象?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邹会 副主任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
您好,建议行胃镜检查,可予奥美拉唑或达喜等治疗,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刺激生冷,勿饮酒。
有用0
关注
钟永军 医师 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卫生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小儿肺炎
已帮助用户: 30534
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描述,因有手足口病,而且已经愈合,最近有食欲不振,胃胀,精神不振,需要考虑是否因脾胃虚弱引起,或者肝功能异常引起,最好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有助健康。
有用0
关注
张志楼 威县张家营卫生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夜惊,学习障碍,小儿麻痹症,儿童湿疹,小儿麻疹
已帮助用户: 3642
指导意见:你好,宝宝的这种情况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辛辣食物和生冷食物的,建议让宝宝喝点助消化的药物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的。
有用0
关注
李盼 护师 抚顺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院儿科
擅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小儿感冒,小儿肺炎
已帮助用户: 4364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来看 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手足口病恢复后 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建议您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户外运动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每天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好转的症状通常表现在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改变的情况。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手足口病好转的症状通常表现在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改变。局部症状表现为,食欲增强、疱疹减少、没有新发的疱疹,以及腹部不适、腹泻等不适症状减轻。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程度降低
,反复高热不退、肢体抖动、抽搐、精神差、呼吸心率增快、循环不好等不适症状消失。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手足口病要好的症状有体温开始稳定、手足口水泡开始消失,也不会出现厌食问题,注意观察孩子具体的反应,孩子可能是预防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所以染上的病,以后需要注意好孩子的卫生干净。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多数手足口病都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除此之外,在口腔粘膜的位置也会出现一些疱疹,双手和双足之间都会出现有一些小的丘疹,少的几个,多的有几十个,程度比较严重的,还会伴随有嗜睡或者是精神差,食欲明显下降等表现,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还可能会危及到心脏等的健康。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和低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如果是轻度的手足口病,而且宝宝精神好,食欲好,体温正常,可以在家隔离,注意观测而且一定要注意手卫生消毒,同时给宝宝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皮疹痒,可以摸点芦荟胶,尽量不要吃鱼虾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一般一周左右结痂脱落就可以解除隔离。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婴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通常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为3-5天。在发病前,婴儿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此外,婴儿的口腔粘膜上可能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到绿豆大小的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期为斑丘疹,后变为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比水痘皮疹小,质地坚硬,皮疹消退后不会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淀,如果再发生感染,会加重皮肤的损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发展为有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趋势,应立刻到医院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