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进行下地走路。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合是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如果属于正向发展的情况下,一般2-3个月就可以下地进行步行情况。如果患者不听从医生的安排,在很早期就进行负重行走的活动,可能会造成内固定物的折断、松动,或是骨折再次移位,不利于骨折的顺利愈合,会造成病程加长的情况,具体下地时间就不能确定。
外踝骨折多久能下地走路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外踝骨折多见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固定术后尽早活动脚趾脚踝以促进血液回流和缓解肢体肿胀等。一般术后2个月左右需复查及拍片检查。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能否下地走,通常可及早双拐使患肢局部负重步行运动,骨折愈合多在3个月左右,避免过早下地和移动,避免对骨折愈合和钢板破裂造成影响。
擦伤一周左右能好的,但是具体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身体体质来定,病情不同时间不同,如果皮肤擦伤,问题不是很大,注意是否有出血发生。如果发生了出血,可以到医院外科检查,根据情况采取清创消毒治疗,注意卫生,防止出现感染,防止出现疤痕或色素沉着发生。
一般情况下,骨折手术多久能下地走路,需要结合具体的骨折情况来确定。
通常按部位、粉碎程度,如果是大的股骨,同时是粉碎的情况严重,至少要三个多月可以下地走路;而胫骨正常情况下两个多月左右可以下地走路,而胫骨中下段由于血液供给不足,也会导致恢复的时间延长;同时发生的骨折,如有感染,或有软组织挫伤,会更严重,持续的时间会更久;一般来说,在6-8个星期后,骨折的线条会变得模糊不清,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让软组织和肌肉的正常运作,10-12个星期后就可以正常行走了。
一般情况下,当病人的脚踝骨骨折后,大约3个月后可以正常走路。
脚踝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疾病,内、外踝甚至三踝以上的未发生错位的病人可以采取外固定的方法。对于合并有关节置换的青年病人,应行外科手术。不管是保守疗法,还是外科手术,在伤后6-8个星期之内,病人都要靠拐杖走路,因为患肢不能承受沉重的重量。大约3个月后可以正常走路,进行局部的负重步行,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步行的次数。
一般情况下,脚脖子骨折了3-8周能下地走路。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脚脖子骨折了,能够下地的时间取决于骨折的程度,如果是单踝骨折,只是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后踝前踝骨折,一般4-6周左右就能下地活动了。如果是双踝骨折、内踝、外踝、前踝、内踝、外踝、后踝骨折、外踝骨折和后踝骨折,那么下地负重的时间要推迟,一般需要6-8周才能下地活动。裂纹骨折移位不大,一般3-4周左右就能下地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