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用抑制疤痕增生的药贴,会不会影响喂

会员83709440 28岁 已回复
哺乳期用抑制疤痕增生的药贴,会不会影响喂哺乳期用抑制疤痕增生的药贴,会不会影响喂奶?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萍英 主任医师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并发症,妇科炎症,妇科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 110110
哺乳期不要用瘢痕增生的药,注意乳头卫生注意休息
有用0
徐敏 主治医师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卵巢破裂,子宫肥大,子宫腺肌病,子宫疾病,羊水过少...
已帮助用户: 53697
指导意见:你好,在哺乳期间尽量 不要服用药物,容易对婴儿造成影响。婴儿是可以通过母乳吸收到的一定特别的注意,希望我的回 复对你有所帮助,请对我的回复个 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申立华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异位妊娠,晚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
已帮助用户: 15731
指导意见:您好,像您说的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影响喂奶的,因为一直疤痕增生的药贴,这都是属于局部用药,吸收到血液的成分是很少的。所以不用太担心。
有用0
关注
李桂莲 主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先兆流产,不完全流产,妊娠呕吐,胎位异常,稽留流产...
已帮助用户: 1611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现在是在哺乳期,想用抑制疤痕增生的药贴。对宝宝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不碍事的,可以用。
有用0
医生
擅长:
已帮助用户: 856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描述情况,你可以看一下说明书,哺乳期间是否可以应用?平时注意合理饮食,避免生冷辛辣刺激。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避免疤痕增生。
1.日常护理:疤痕增生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出现伤口后,应该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导致疤痕增生。
2.使用药物:伤口感染是导致疤痕增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出现伤口后可以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抗菌,从而预防感染。
如果已经出现了疤痕增生,患者可以进行激光祛疤,其原理是利用激光斑瞬间产生的高热将扫描范围内的目标扫除。通常7~14天见效,可能可以长久维持。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出现的瘢痕增生,瘢痕体质引起的,这有效的控制,使用一些祛疤膏,从根本上解决的话,可以通过激光去疤的方式来把它处理掉,这种疤痕增生的话,通过手术可能会形成新的瘢痕。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如果想治疗疤痕增生,患者可以采取激光疗法。激光治疗机安全高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次,也要注意吃清淡的食物、水果蔬菜、油腻刺激的食物、海鲜等容易引起疤痕增生的食物,积极配合,医生会开出正确的药。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疤痕增生打针有用。
疤痕增长的注射大多数是激素类药物,主要是曲安奈德和得宝松,用以软化疤痕的纤维细胞。疤痕化学纤维软化后很有可能变成胶原蛋白纤维细胞,进一步转换为上皮细胞样体细胞,即慢慢恢复过来皮肤组织,瘢痕组织会衰退。但因为药品渗入范畴小,必须注射好多个治疗过程以上才能够到达目地,而针对完善疤痕,则不适宜注射,可以经过手术治疗除去。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做了双眼皮以后通常会有瘢痕,正常人大约一个月左右就能逐渐消失,有的人要三到六个月可以消失,这都属于正常范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恢复方式:
一是口服消炎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注意饮食忌口,严禁烟酒;二是注意休息,别用眼疲劳,保持充足睡眠;三是使用口服外用防疤痕增生类药物。
如果患者是瘢痕体质,消失的时间会明显延长,瘢痕体质不同,轻重不同,消失的时间也会出现很大的差距。有的人可能是半年到一年,有的人是三到五年才能够逐渐恢复。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疤痕增生,患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疤痕增生。同时,患者也要尽快饮食,因为偏食会导致身体摄入的营养不平衡,对疤痕的消退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或者是把维生素E片碾碎抹在疤痕上,这样可以去除疤痕。
同时,患者要尽量减少日晒,因为受伤的皮肤比较嫩,角质层比较薄,日常的照射可能会刺激疤痕增生。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