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个水杯的水,去散尿散不停

会员97344628 11岁 已回复
喝了一个水杯的水,去散尿散不停。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皮付君 主任医师 外科
擅长:男科、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生殖器整形
已帮助用户: 6
问题分析: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虽然它不是一种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约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前列腺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男性,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
意见建议:治疗要依据某些重要的临床药理学原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频繁尿感再发的患者应详细检查其泌尿系统有无解剖畸形、基础病变及整体免疫系统异常。平时多饮水、注意卫生。注意饮食,戒烟戒酒,由于尿路感染发病原因多,建议到专业医院检查,查出病因,对症下药
有用0
章如光 主任医师 外科
擅长:生殖整形、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及男性性功能障碍
已帮助用户: 9
问题分析: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期,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透析仅能清除体内产生的部分毒素,长期透析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且长期不能脱离医院,生活质量较常人差之甚远。而肾移植是为病人植入一个健康的肾脏,术后可以彻底纠正尿毒症和终末期肾病的全身并发症,可以重返社会,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这是每一位尿毒症病人所向往的。而且长期费用要比透析少
意见建议: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导致身体各部堆积钙质,维生素D的每日摄取量最好勿超过RDA所定的400IU。如果较严重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
有用0
关注
肖磊 医师 松桃孟铁医院外科
擅长:阑尾炎,胆道先天性畸形,腹外疝,先天性肠闭锁
已帮助用户: 1157
指导意见:水喝多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排尿就多了,否则就会引起机体水肿,只有出入量平衡,才能反映机体功能情况良好!
有用0
医生
擅长:
已帮助用户: 90963
问题分析:你好,喝了一个水杯的水,去散尿散不停。这种情况的话。根据你的描述,建议口服青霉素和哌拉西林进行治疗
意见建议:豆制品不要吃,含嘌呤的东西少吃,譬如肉,海鲜不要吃,青菜要少放盐,少食,因为主食里的蛋白含量很高。再就是注意个人卫生,要保持清洁。
有用0
相关问答

体温计里的水银,属于液态汞其含量很少,且汞是属于一种重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不活跃。所以吃了以后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因在胃肠道内不会被吸收,经过几个小时会从大便排出,为了减少水银在体内的停留加快尽早排出,可以多喝牛奶、豆浆、鸡蛋清等。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可以用苹果皮来擦杯子,去除效果很好的。而且还留下了苹果的香味。当然,家长也可以利用泡过的茶叶来擦,效果同样显著。而且,这两个方法可是废物利用,在杯子中一点食盐和水,清洗一下。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用银杯子喝水必须要保持杯子的清洁,用银杯子喝水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银杯本身相对稳定,不易分离出银离子。用银杯子喝水还是有很多好处的,银对速创口愈合、防治感染有很多作用,用银杯子喝水有安五脏、定心神。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酵素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加快肠胃消化吸收,从而帮助肠胃消化吸收,同时也可以帮助肠道消化吸收,另外,酵母中也有泻药物,也会造成拉肚子的情况,如果长期食用酵素会造成胃肠功能的失调,从而对胃肠粘膜造成损害。
如果一周吃一次,有润肠通便、解毒、美容、消炎、促进血液流通等功效。不过,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卫生,尽量避免吃太长时间或者吃坏的食品。

曹键副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结节、疝、胆囊结石等)、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喝了乙肝病人的水是不能传染乙肝的,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染,夫妻性生活传染和母婴垂直传染。日常生活接触,比如在一起吃饭,拥抱,接吻,都不会传染乙肝。饮食上多吃鸡蛋,瘦肉,鱼类等食物加强营养。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如果是隔壁床艾滋病水杯接触也不会发生感染,因为唾液里面发生病原体数量比较少,而且消化系统胃酸也有很好的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血液或者是生殖器的分泌物含有病原体高,容易传播。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