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的是血小板体积的一致性,偏高说明血小板体积大小不一致,可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实验室检查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仅仅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而血小板计数正常,无临床症状,那数值是没有意义的,不用紧张。
单纯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不会影响寿命的,但是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有出血就会导致大出血的,之后就会危及生命的,例如,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如下:
孕妇血小板减少是孕期比较严重的现象,医护人员都比较重视。如孕妇孕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定要按医生嘱咐做相关检查,如果是在产科医生手上,会做相关检查,找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产科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孕期特发的HELLP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症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产科医生会做相关检查,排除以上原因后再考虑是不是妊娠期特发的血小板减少。如果排除了产科因素,可能会建议孕妇去血液内科就诊,因为该问题有可能是血液方面的问题。
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鼻腔、牙龈的出血,或者出现呕血、黑便、尿血等内脏出血的情况。因为血小板的功能就是负责止血,血小板数量减少,人体的止血功能就会下降,就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
体检血小板偏低,就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低于正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近期感冒了,或者是服用了某些消炎止疼药,就有可能引起血小板数量轻度的减少。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血小板数量也会减少。
血小板增高是骨髓增生性白血病,常伴有反复的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可为全身性,但以鼻衄,齿衄,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常见,出血多为自发性,也可发生于轻微损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