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会员6659655 72岁 已回复
心脏彩超
主动脉根部内径28mm,
左室舒张末内径45mm,
室间隔舒末厚度9mm,
右室内径23mm
肺动脉收缩期流速0.88m/s
二尖瓣E峰0.7m/s
主动脉瓣收缩期流速1.88m/s
升主动脉内径34mm,
收缩末内径30mm
前壁厚度5mm
A峰1.02m/s
EF 61%
瓣开放幅度18mm
左房内径36mm
左室后壁舒末厚度9mm
右房内径42*34mm
肺动脉主干内径25mm
e/a<1
超声所见:各房、室腔内径正常范围,左室壁不厚,运动协调,静态下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主动脉瓣轻度增厚,左冠瓣点状钙化,闭合欠佳,余瓣膜结构及启闭未见异常。
DOPPLER:主动脉瓣可探及少~中量反流信号,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A峰高于E峰。
诊断意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少~中量反流)
左心舒张功能减退


颅脑CT平扫
检查所见:双侧放射冠区见多发淡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幕上脑室系增大,脑沟裂增深,中线结构未见偏移征象。
意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这是妈妈最近的检查报告,她平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最让她难受的是她常年脑鸣、耳鸣,她总是觉得脑子上半部有蝉在一直叫,让她很心烦。吃过中药,做过针灸,还吃降压药,总也不好,请教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立群 医师 威县贺营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肿瘤和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154910
脑鸣是指多因脑髓空虚,或因火郁,痰湿阻滞所致,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最好请教中医治疗,辨证施治。系统调理。
有用0
相关问答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通常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可通过口服的方式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使斑块趋于稳定,预防斑块掉落的药,此类病人如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然后积极地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相关处理。对于已经存在脑部病变或者是脑梗塞等情况的患者,可使用抗凝溶栓和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但这些方法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副作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可出现反复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耳鸣等表现。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后才能确诊为缺血性脑中风的可能性较大。此类病人推荐长期定期用药,提示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和血脂,血糖处于较为理想状态。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以脑动脉硬化为主要特征的脑病,主要表现为脑部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最常见的是5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同,主要侵犯侧脑室、半卵圆、下脑深层,多见于两侧,同时伴有腔隙性脑梗、脑萎缩,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治疗主要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改善认知、改善脑代谢等,主要有肠溶阿司匹林、芦丁片、银杏叶片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诊断脑动脉硬化病情,就可以造成脑供血不足症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改善病情,预防疾病加重,建议排除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需要降脂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定期神经内科复诊。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在老年人中发病率为较高,男女发病相等。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酗酒等。经常要注意监测血脂血糖,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情况,然后针对性的给予药物治疗,目前可以考虑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及降脂药物进行调整。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可以通过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的,检查明确后可以通过营养脑神经,脑细胞,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同时配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联合治疗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属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不会遗传。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这种疾病的病因与长期的脑供血不足,脑乏氧有关,与其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动速度降低有关,与基因没有任何的联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防止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饮食上要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患者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遵医嘱,不要延误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