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怎么样治疗更有效

会员173629522 0 已回复
心理障碍怎么形成和治疗的啊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6
擅长:全科
自己是不是患了心理病,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判断:1、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2、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3、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4、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5、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6、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的时间,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要在3至6个月以上。。。。。。。  。。。。。。  怎样判断您所患心理障碍的轻重?。。。。。。  对于一个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客观评价问题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可以使较轻的患者不必担负沉重包袱,使较重的患者能引起警觉,得到及时的治疗。。。。。。。  判断心理障碍的轻重,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标准,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现实检验能力,它涉及一个人对事物的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的吻合度,主观判断与客观吻合度越差,现实检验能力越弱,他的心理病也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对事物的判断被幻觉和妄想所控制,严重脱离现实,是现实检验能力最差的人,所以,他们属于最重的心理障碍。判断心理障碍轻重的第二条标准,就是他对人际关系和压力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越差,心理障碍就越重。重症精神病人的适应性明显退化,只能躲在“自恋”的小圈子里,他的生活只能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幻觉和妄想进行;边缘障碍的患者只能适应非常有限的人际交往、处于半自恋、半公开的“边缘生活”状态;神经症患者通常都可以适应一般的人际交往和压力,只不过适应能力打了折扣。第三条标准,就是心理发育受损的阶段,受损越早,障碍越重。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心理发育受损,精神障碍在重症的范畴,可以出现精神分裂;六个月至十八个月期间受损,属于重症心理障碍,可以出现边缘型心理障碍、癔症;两岁至三岁期间受损,容易产生强迫或自恋障碍;三至五岁受损,容易出现社交恐怖等神经官能症和性心理障碍。把三条标准综合起来,就能对心理障碍的轻重,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  患了心理障碍,您该怎么办?。。。。。。  知道自己患了心理障碍之后,人们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觉得自己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其实,一个人是否患心理障碍,是不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性的。它只反映和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一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得知自己患了心理障碍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悲观失望。因为他们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不幸的人,自己患了没办法克服的疾病。其实,据最保守的估计,人群中的心理障碍患病率也在百分之二,就是说,在我国的十几亿人口中,至少也有两千万和你患有大同小异的心理障碍的患者,所以,你并不是孤立的。心理障碍也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可以说大部分心理障碍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只不过缓解和治疗需要付出精神、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已。所以,患了心理障碍既不可悲、也不可怕,您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患了心理障碍的“命运”。。。。。。。  有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就可以慢慢地思考,怎样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患病”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  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心理帮助?。。。。。。  目前,社会上提供心理帮助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概括地讲,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心理病院和精神病院。这些心理帮助资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心理障碍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问题特点,选择求诊断部门。。。。。。。  一般说来,紧急的日常心理危机,比如***、家庭纠纷和一过性的心理烦恼,适合通过心理热线暂时得到缓解。学习障碍、轻度社会适应不良,适合于到由社会教育工作者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神经症、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等发病时间较长、有一定人格基础的心理障碍,适合去心理门诊或心理诊所,接受系统心理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或燥狂抑郁症等重症精神病,在发作期适合到精神病院,接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专业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第一首先要弄清楚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到原因,然后对症治疗。第二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断的给自己鼓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第三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要热爱生活。第四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旅行、郊游。或者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树立自信心。要从简单的事情入手,慢慢的培养,当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时,我们就要由简单过渡到困难,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此同时,要让孩子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并去付诸行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及早发现和及时纠正一些精神障碍。儿童时期的神经机能失调,通常是从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遗尿、抽动、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表现为孤僻、迟钝、冲动行为、多动、网络成瘾等。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及时处理。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治疗,不断地提醒自己正能量的理念,及时的提醒自己转移注意力,让注意力远离引起痛苦的焦点。极参加集体活动,进行规律的运动。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只要找到原始事件,并加以解决,可以缓解困扰。回忆一下第一次出现大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发生了哪些事,当时的感受如何,以及对自己有哪些的影响,尝试看当时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担心能不能消除。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通常情况下,儿童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表现:
1.多动症。也称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等。
2.抽动症。主要表现为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
3.焦虑症。指突然发生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表现。
4.恐怖症。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
5.失眠症。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
6.攻击症。表现为东奔西跑,经常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不爱惜物品。
7.嫉妒症。8.贪婪症。9.懦弱症。10.性过敏症。常被原始的性欲所左右。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