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常常很容易腹泻。吃些止泻就好。...

会员6639492 75 已回复
您好!我常常很容易腹泻。吃些止泻就好。不知道服用参苓健脾胃颗粒合适不?我血压有时候会高。
谢谢老师!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进 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妇科人流,妇科炎症
已帮助用户: 13443
如有轻度腹泻,或慢性溏泻,你可选择试用以下方法止泻:

1、馒头红糖:将馒头烤焦,压成碎末,加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对治疗腹泻有疗效。2、焦米糊:取小米适量,研成粉末,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食用时将焦米糊加适量的水和糖煮成糊状,稍冷后服下,每日2-3次。3、藕粉:取藕粉适量,置水中溶解,1份藕粉加5份水,加红糖少许,文火煮成糊状,每日食2---3次。4、熟苹果: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5、淮山药粥:将50克淮山药打碎,加100克大米煮粥,加盐或白糖后服食,可治脾虚泄泻。6、茶叶红糖:茶叶中的鞣酸有抑菌止泻作用。取50克茶叶煎成浓茶汁,加入50克红糖,再煎至茶汁发黑时饮服,治腹泻效果明显。7、醋蛋:将100克食醋倒入锅中加热,打入1只鸡蛋,待熟后趁热食蛋,适量饮醋,每天1次,可治腹痛、腹泻、急性肠炎等。8、醋豆腐:适量豆腐加醋煮熟服食,或加红糖水煮沸10分钟后服食,均可治久泻不止
有用0
周春荣 妇科医生主任 保密妇产科
擅长:妇产科;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 20283
你好,你这个要看一下肛肠科的医生.做结肠镜检查最好.是否是有肠道占位的可能.尤其结肠炎的可能大.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拉肚子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因素是饮食不当,小孩子脾胃功能弱,如果吃的太多或者食物不易消化都会导致拉肚子。除了食物问题之外,天气太热或者突然受凉也是导致宝宝拉肚子原因。另外,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也会引起拉肚子,其表现往往是发热在先,且先期多发生呕吐。还有一个类型是过敏性拉肚子,一般在进食某种食物后的数小时内出现。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可以暂禁饮食一顿,让胃肠休息一下。也可以饮食给予粥及少量酱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注意:不要自行给予抗菌素,以免影响病原体的检出。也不要随便给予止泻药,以阻止病原体及毒素的排出。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补脾经,脾经的位置在小儿拇指螺纹面,手法是将患儿拇指屈曲,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清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跟成一直线,手法是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揉中脘,位置在中脘穴,在剑突与肚脐的中点。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腹泻的人吃巧克力不能止泻,因为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其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不仅不容易被胃肠道组织分解、转化、吸收,增强消化道功能负担,甚至会加重患者的不良症状,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长。
腹泻的病人要注意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吃苹果、山药、蜂蜜水等,促进病情的好转。这些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可溶性纤维素等,这些物质不仅可以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水、电解质等物质,还可以防止脱水,还可以辅助治疗便秘、腹泻不止、粪便稀薄等。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宝宝腹泻的原因一般与饮食不当或者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关系,出现轻度腹泻,妈妈可以从饮食方面进行调节,一般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还可以配合外敷膏药以及小儿推拿按摩进行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上只能吃清淡的,米糊或者粥,不能吃生冷的,油的也不能吃,鸡蛋也不能吃,不去挂水要给宝宝多喝水,以免宝宝脱水。婴幼儿腹泻食谱与禁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