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怎么冶?

会员48084 5 已回复
用不用吃药
医生回答共1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羽 主任医师 甘普华健康管理中心(北京)外科
擅长: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病
已帮助用户: 11105
你好:如果在发作期,最好在安静避光室内休息,轻者无需特殊治疗,或口服安定5毫克,偏头痛严重时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毫克/公斤体重,或强的松10毫克口服等,心得安治疗副作用小,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否则引起心悸,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哮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如每月发作2-3次以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用药。中医治疗以平肝熄风清热为原则。
有用0
温顺明 副主任医师 石家庄中医慢性病医院
擅长:血液病、白血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37
发作期,最好在安静避光室内休息,轻者无需特殊治疗,或口服安定5毫克,偏头痛严重时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毫克/公斤体重,或强的松10毫克口服等,心得安治疗副作用小,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否则引起心悸,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哮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如每月发作2-3次以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用药。中医治疗以平肝熄风清热为原则。
有用0
吴家录 主治医师 辽宁岫岩县吴家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专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305
你好。你的偏头疼可以吃盐酸氟桂利嗪每晚2粒。天麻头风灵吃吧。效果不错。不行的话与我联系QQ7967447
有用0
侯医生 主治医师 玉林医院
擅长:顽固性疼痛、心脑血管病、性功能障碍、亚健康康复
已帮助用户: 56
您好!
您们可以试用毒多肽,治疗效果不错。
有用0
医生会员
擅长:
很可能你的第二颈椎有问题
有用0
相关问答

偏头痛可能会遗传。
偏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为主,以偏侧中、重度的搏动样头疼为主。偏头痛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它具有遗传性,大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其亲人患偏头痛的机率是正常人的3-6倍,这就意味着,如果父母或祖父辈有过偏头痛的历史,那么偏头痛发作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人,所以偏头痛是遗传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偏头痛是一种波动性头痛,与癫痫无关,只有极少数的病例,比如偏头痛,在有前兆症状的时候,会出现间歇性的发作。
头痛的前驱症状一般是在头痛发作前几个小时到几天内出现的,表现为精神不集中、精神不集中、打哈欠等。有些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在头疼发生前或出现头痛的时候。视力、感官、触觉、语言、动作等都会出现脱水现象,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比如视野模糊、闪烁、视线扭曲。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偏头痛通常难以根治。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是因为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睡眠不足导致神经性头疼。这种头痛通常会持续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发作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及时治疗。还存在某些遗传因素,属血管神经性头痛,若病人重视调理,可自行康复,注意要有足够的睡眠,以免压力过大。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检查,采用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一般情况下,上火偏头痛可能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造成影响的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偏头疼是由上火引起的,一般人会认为是由于紧张,心情不稳定,心情紧张,容易引发偏头疼。如果是因为生气,情绪紧张、激动,会使交感神经亢进,从而会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脑血管的抽搐,或是刺激大脑中的痛敏成分,从而引起发作性的头疼,并伴有胀痛。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偏头痛者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多注意休息如果出现了偏头痛一定要及早治疗。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偏头痛属于神经内科。
偏头痛多为单侧或双侧颞部重复搏动性头痛。一般起病缓慢而持久,多呈阵发性加剧。临床属神经内科,以女性发病较多。发病时患者有明显感觉障碍,如头晕、恶心、耳鸣和畏光等症状。常伴呕吐现象。本病属中医学“头风”,“偏瘫”范畴。长时间的偏头痛会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头痛的频率升高,精神心理障碍等。西医多采用对症疗法。常用的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