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36天,拉肚子,阵发性大哭

会员82545565 36天 已回复
宝宝36天,拉肚子,阵发性大哭,哭后放屁或拉便。难入睡,易惊醒,经常用力挣扎,脸都挣红了,母乳喂养,吞奶时肚子里有响声。妈妈感冒吃了川贝雪梨膏,枇耙露,感冒清毒颗粒,未停母乳,医生开了复方蛋白,安宝乐,D3,肠胃散贴肚脐,蒙脱石散,用药后还是哭闹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时义稳 医师 河南省内黄县益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贫血,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已帮助用户: 20399
指导意见: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可能还是由于消化不好引起的腹胀,肚子痛。孩子出现阵发性的哭闹就是由于肚子痛引起的。医生目前开的药还是可以的,可以继续使用观察几天再说。
有用0
张晶晶 主治医师 北京垂杨柳医院儿科 三级
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3595
考虑与腹泻造成的胃肠道不舒服有关,但如果哭闹明显,还是建议完善一下B超,除外外科问题。
有用0
相关问答

怀孕拉肚子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只是轻微的腹泻,一天不超过三次的稀便,那么只需要观察即可。孕妇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调整饮食缓解症状。如果腹泻比较严重,如果是出现超过五次的水样便,那么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通过大便常规检查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以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负面影响。怀孕期间拉肚子,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宝宝拉肚子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推拿。具体分析如下:
小儿腹泻之后,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进行调理,效果会更好。具体来讲,推拿方法主要有:一种是顺时针方向的按摩,一次5-10分钟。第二步是在小儿的天枢、神阙上按摩,分别按摩五分钟。第三步是为儿童按摩背部,一次按摩9-15次。第四个步骤是给龟尾巴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通常可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进行止泻。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拉肚子可以使用药物和饮食来调节。
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还可以使用肠黏膜保护剂,能够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道功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如蒙脱石散。除了口服药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可以联合丁桂儿脐贴进行治疗,效果全面,对因又对症,不仅止泻、止痛,还可解决其他药物解决不了的恶心、呕吐问题。
饮食调节:对于只吃奶的宝宝,还是推荐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给宝宝考虑换用免乳糖奶粉,这个是有助于宝宝腹泻缓解的。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来说,如果以前腹泻之前没有添加过辅食,在腹泻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添加新的辅食,并且不能给宝宝吃太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应林燕副主任医师儿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科 小儿呼吸道 消化道多发病

宝宝大便呈蛋花样水样便,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一般都发生于秋冬季节。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可以服用抗病毒和中和的药物治疗,如果次数比较多,一定要到当地的医院去诊断清楚病因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宝妈拉肚子能不能给宝宝喂母乳,需要根据引起腹泻的具体原因而定。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是由于腹部受凉,饮食不规律或者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所造成的非感染性腹泻,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一般对婴儿的影响不大。
2、如果是由于不洁饮食所造成的感染性腹泻,并且合并发热或者应用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应当暂时停止哺乳。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拉肚子在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前不建议吃草莓。
如果宝宝拉肚子,胃肠道有炎症或胃肠道功能紊乱,大便不成形,这种情况下是不建议吃水果,因为水果都是较寒性、凉性的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症状,加重拉肚子这个情况,所以说不建议吃草莓。可以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粥、面汤、米粉等,可以补充液体,保护胃粘膜,且对胃肠道没有任何的伤害。
平时还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多喝些温水,适当的晒太阳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可以喝补液盐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或遵医嘱吃拉肚子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