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

会员294733 10 已回复
遗尿症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任立存 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626588
一、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二、药物 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三、膀胱训练 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四、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有用0
相关问答

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状态,注意饮食习惯,可以换一个新的睡眠环境,造成紧张感。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少吃一些汤类食物。同时,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以便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遗尿症是指夜间睡眠期间出现排尿的表现。在婴儿和幼儿中,夜间排尿是正常的。大约还有百分之15的儿童到了五岁仍然会有夜间尿床,学龄儿童仍有尿床就会引起的重视。到了15岁,百分之99的儿童以已经不再尿床,所以绝大多数遗尿可以自然好。大约百分之1的人成年以后,仍然有会有遗尿,其中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不稳定性膀胱,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隐性脊柱裂是先天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导致的,没有症状。
有踝关节运动缺陷、泌尿系感染、尿失禁、躯干畸形等情况,小孩发育正常一般不用治疗。跟遗尿、尿道畸形、膀胱功能发育延迟、睡眠性功能发育延迟、先天性尿道狭窄、遗传或有隐性脊柱裂等有关系。主要和神经系统传导障碍有直接关系,导致大脑发育延迟,减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能力,导致膀胱、尿道控制失调从而有遗尿中的表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儿遗尿是小儿最为普遍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如果孩子患有这种病症,可以到医院的泌尿外科、儿科等科室进行尿样检查、x线摄片、尿流动力学、尿培养等方面的检测。遗尿症是指小儿在睡觉的过程中,会出现尿不受控制的排出的情况。遗尿症的另一种俗称尿床,常见的症状是晚上尿床,在白天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
平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保持个人卫生,睡前少喝水,减少遗尿的发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遗尿症可以通过日常调理、药物得到方式来治。
儿童遗尿症的处理:对于原发性遗尿,可以从小培养其排尿能力,使其尽早建立正常的膀胱尿道反射,并尽早进行治疗,大部分儿童到了10岁之后,遗尿症状会明显减轻,90%以上的儿童能够控制排尿。另外,家长还有控制小孩夜间摄入水量,适当服用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等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遗尿是指晚上遗尿,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排尿行为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来治疗。
1、心理治疗
父母应对其原因有清醒的认知,不能埋怨孩子,要积极引导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培养自信心,减少孩子的精神压力。
2、排尿的行为疗法
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上厕所、日间有规则的排尿、睡觉之前要把膀胱排出,晚上睡觉时要把孩子叫醒。
3、药物治疗
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等抗胆碱能的药物是治疗遗尿的首选药物,但是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在医师的建议下根据具体的病情合理选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