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 2015.2.28出生 患病时四个半月 现在六个月零十天 体重7.5Kg
2015.7.13 凌晨开始发现发烧37.3°;观察两日,7.15发烧至39.2°到沈阳市市妇婴医院检查出C反应蛋白七十多,医生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注射红霉素后归家,至傍晚再次发现高烧39°,至中国人名解放军第二零二医院,收治住院,注射头孢三代+VC营养液+抗病毒,期间使用美林退烧;2015.7.20医生根据嘴唇裂口出血,肛门红,眼睛有血丝,血项高等诊断为疑似川崎病,注射炳球后当日退烧,注射三天炳球加服用阿司匹林,7.27出院,出院后复查三次
第一次 8.4 白细胞计数 11.09
淋巴细胞 0.753
中性粒细胞 0.148
白细胞计数 579
第二次 8.18 白细胞计数 11.42
淋巴细胞 0.689
中性粒细胞 0.210
白细胞计数 522
第三次 9.1 白细胞计数 14.79
淋巴细胞 0.683
中性粒细胞 0.212
白细胞计数 564
复查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肝功未见异常。
请求医生给予用药指导?孩子现在服用的阿司匹林计量是否需要调整?还是否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去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川崎病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大多在单侧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小儿川崎病是比较严重的,它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子的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睛充血水肿、口唇粘膜弥漫性的充血、杨梅舌,手足硬肿等症状。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存在心脏病变。
一般情况下,川崎病后血小板高指患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后血小板高,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可能会出现高热、结膜红肿等症状,如果患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后血小板高,应遵医嘱使用双嘧达莫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来抑制孩子血小板聚集,避免血小板较高引发孩子静脉栓塞。此外,患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后,如果除血小板高外,还伴有冠状动脉瘤等疾病,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抗凝治疗。
川崎病严重。川崎病又称为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五岁以下的婴幼儿,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及三个月以下的小儿少见。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大部分病人的预后都很好。
一般只有1%-2%的儿童会发生川崎病的复发,而那些没有发生管状动脉病变的孩子,一般会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约15%-25%的儿童会患上冠状动脉瘤,因此,应该在6-12个月内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冠状动脉瘤在发病后2年内会自行消失,但仍会出现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等功能障碍。较大的动脉瘤往往难以完全消退,经常会造成血栓和官腔狭窄。
川崎病即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日本的川崎富首先报道。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亚裔人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流行病学研究有多种病原,如立克次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其他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也可能一个原因,这些原因没有被证实。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感染,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主要和免疫功能相关,免疫力低的孩子容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