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开的黄体酮胶囊打针

会员65301556 孕6周1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医院开的黄体酮胶囊打针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我的孕酮低到17.68怀孕30多天要孩子的时候我i老公喝酒了期间不知道怀孕我自己喝了几杯啤酒吃过一次扑热息痛还化妆昨晚8点多发烧37.6一夜没退烧今天中午烧到39度无奈吃了一片扑热息痛请问这个宝宝建议要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宝宝有什么影响 宝宝生下来会不会智力低下等...建议要这个宝宝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钱炳生 副主任医师 抚州市临川区东馆镇卫生院药品保健品 一级甲等
擅长:全科专业,擅长疾病治疗及用药指导有相关经验
已帮助用户: 29678
问题分析:你好!你孕酮低对胎儿发育不好,使用黄体酮是正确的,起到保胎作用。
意见建议:至于怀孕期间,饮酒及发热感冒对胎儿发育是不好。只是可能导致畸形,饮酒不是酗酒一般无多大影响,这种情况可以到宝宝三个月再说,如果不健康,再打也可以。祝你和宝宝均健康。
有用0
关注
李丽 医师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药流,不孕不育,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 23845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用药的情况来说,你肯定现在有先兆流产的症状。要不然医院不会给你开黄体酮的对吧!
意见建议:先兆流产本身就可能是,自然界的正常的优胜劣汰。也就是说本身有可能是这个孕囊发育的不好引起的,黄体酮,无论是真还是药都是起到保胎作用,对胎儿的大脑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你保住了这个孩子,以后孩子智力出现问题了,或者有什么那个了与这个药没有关系,我建议你不要强行保胎,如果要是只是轻微的出血,那你保就保几天,如果出血量增加或者有腹痛之类的,那就不要再保了掉就掉了吧!
有用0
相关问答

这种药物一般在治疗剂量下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偶尔服用以后有可能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按时用药治疗,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肥胖,适当减肥,过度肥胖是影响卵巢功能的,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黄体酮胶囊属于孕激素,也属于保胎药。在怀孕初期的时候,女性可以通过服用黄体酮,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来缓解黄体功能不足,孕激素下降导致的出血、腹痛的先兆流产等症状,如果出血十分明显,可以服用黄体酮胶囊和维生素e,达到保胎的效果。另外黄体酮胶囊不良反应比较小,只有极少数服用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黄体酮胶囊不是避孕药,因此没有避孕的效果。黄体酮胶囊是一种孕激素,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先兆流产或者是习惯性流产。如果患者同房时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吃黄体酮胶囊通常是不能避孕的,应在正规药房购买紧急避孕药,可能会达到避孕的目的。另外黄体酮胶囊也可以起到催经的效果,如果患者目前黄体水平不足,月经长时间未来潮,建议患者适当服用黄体酮胶囊,促使子宫内膜剥脱,以促进月经来潮。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怀孕是否可以吃黄体酮胶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黄体酮胶囊,是孕妇在妊娠初期出现的先兆性流产的自然雌性孕激素;妊娠初期可以通过口服孕酮胶囊来进行孕酮水平的检测。孕妇在口服黄体酮胶囊后要先在医师的建议下口服,一星期后到医院检查孕酮的情况。黄体酮是一种保胎的药,服用这种药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副作用,还能促进孩子的发育。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如果怀孕初期孕酮水平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吃黄体酮胶囊。
黄体酮胶囊可以起到补充孕激素的作用。黄体酮是一种非常关键的孕荷尔蒙,它与女性的正常妊娠和月经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妊娠早期,孕酮的作用是通过卵巢的黄体来产生,当孕酮含量不够的时候,可以口服黄体酮胶囊来进行保胎,避免对胚胎的生长产生不利的作用。但如果体内没有黄体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不宜使用。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期吃黄体酮胶囊有副作用。
黄体酮胶囊是一种孕激素药物,可以起到维持妊娠,维持孕囊发育的作用,其主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并不会对胎儿的发育照成影响,所以孕妇在孕期如果出现了孕酮含量较低的情况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保胎治疗的。建议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产检,并根据胎儿的发育情况制定应对方案。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