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积食,几乎绝食,,急急急.

会员65239838 9 已回复
患者:男,9个月.1.连续几天不肯进食,且吃量大减,这几天每天早晚各吃100ML奶粉,白天吃半晚米粥(米粥添加山药,肉汤)2.刚开始几天,大便酸臭,拉一坨的,后来大便变成干,有口臭.3.完全不能喂食,连水也不肯喝备注:宝宝健康时的食谱:早上6:30一瓶170Ml牛奶/10:30米粥一碗,有时一碗半(加番薯,肉类,蔬菜等一齐吃)/下午3:00,米粉大半碗(也是放一些蔬菜肉类)/晚上7:30左右喝一瓶170ML牛奶睡觉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喝了两天凉茶和吃胃蛋白酶口服液,效果不明显...每天有坚持吃钙片和维生素D滴剂.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韩晓媛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感冒,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13176
问题分析:你好!引起小儿厌食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1.微量元素缺乏,比如缺锌缺铁2.疾病影响,比如发热,口腔溃疡3.脾胃功能不合等等。
意见建议:建议您先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需要化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检查,明确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然后给予相应补充,另外可以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或者醒脾养儿颗粒调节脾胃功能,健脾开胃。
有用0
关注
仝超 私人营养师(暂不发布)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食疗养生
已帮助用户: 35769
健康指导: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榨成的果汁进行喂养宝宝,饮食不要太多,应少量多次,必要的时候直接口服沙棘干乳剂调养脾胃,清淡为主,喂养的奶粉太多导致的身体不适,及便臭,小孩身体不舒服则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有用0
相关问答

婴儿积食消化不良通常是婴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对此,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喂食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妈咪爱、布拉氏菌等,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不适症状。还有一部分婴儿是因为家长喂食不当导致的积食消化不良,对此,建议家长不要一次性喂食过多食物给婴儿,尤其是辅食,需要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当婴儿出现腹胀、便秘的情况时,家长也可以顺时针按摩婴儿的腹部,以增加婴儿的肠蠕动,促进通便,缓解消化不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发烧通常指发热。一般情况下,婴儿积食发热有体温升高、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1.体温升高:如果婴儿出现了积食,可能会因体温升高而出现发热,还可能导致婴儿脸颊红、手脚发热。
2.胃肠道不适:如果婴儿出现了积食、发热的情况,婴儿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大便可能会伴有奶瓣。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婴儿积食有很多表现,可能是因为喂养不当,从而导致婴儿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胃肠道的消化不全。婴儿出现积食,往往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可以给孩子服用益生菌进行调节。如果婴儿长时间出现积食,可以考虑与脾胃虚弱有关,可以给孩子调理脾胃。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婴儿积食的症状有胃口下降、厌食等。具体分析如下:
婴儿积食多是由于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失调。其临床表现为:胃口下降、厌食、胃胀、腹部疼痛、舌质厚、睡眠不足、容易哭泣、大便干燥、痰多、咳嗽、发烧、四肢燥热等症状,食积日久,就会导致营养不足、消瘦、身体发育受到阻碍。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东西,尽量不要吃生冷知热的东西,也要吃一些助消化的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服用一些消积导滞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当保持婴儿皮肤干燥和清洁,每天给婴儿洗澡,勤换洗衣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现积食的情况,尽量不要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鸡内金散、小儿健胃消食片。
宝宝积食都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暴饮暴食,或者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的,建议为宝宝进行腹部按摩,来促进宝宝胃肠蠕动,治疗期间家长要注意给宝宝保暖,适量喝温热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促进宝宝身体恢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现在补充维生素d滴剂治疗,每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带宝宝晒太阳,每次15分钟到半小时左右,有助于宝宝钙的吸收。宝妈每天用手掌心搓热了宝宝每天大便,两三次顺时针方向给宝宝揉揉肚子,每次十分钟左右。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