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症是否属寒湿困脾

会员4671861 60岁 已回复
;阴雨天,身重欲睡,无力,大便不成形.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永飞 医师 河北省威县贺钊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消化疾病,前列腺炎
已帮助用户: 32561
雨天湿邪比较重,而腹泻腹痛多因脾虚湿盛所致,您的体质偏于湿盛,建议您去当地中医院找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调理一下体质。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寒湿困脾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吃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
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寒湿困脾是由于脾阳不足,运化无力的时候,就会出现寒湿内停的症状,寒湿困脾的治疗主要以温补脾阳,健脾利湿为主,寒湿困脾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问题分析:你好!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所表现的症状;原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淋雨涉水、居处潮湿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腹胀疼痛、泛恶欲吐、纳呆、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小便短少、妇女白带量多等。治疗上应分型治疗,不是一概而论。
意见建议:建议你请当地老中医看看,如:湿阻脾胃---可用平胃散加减;寒湿外侵---主方藿香正气散;寒湿困脾--方用实脾饮加减。另外,也可以用针灸、推拿、按摩等办法试试,具体问专科医生即可。

俞淼主治医师中医科霍山县中医院已帮助用户:28018
擅长:酒精性肝病,感冒,哮喘,慢性结肠炎,酒精肝,老年人高血压,高血压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因为检查寒湿困脾虚引起的疾病,建议注意不吃生冷辛辣油腻膨化油炸食品戒酒,口服人参归脾丸,薏米红小豆熬粥喝可以有效改善体质,

孔令和主治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189899
擅长:肺气肿,感冒,大叶性肺炎,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

指导意见:寒湿困脾证和湿热蕴脾证,皆是湿邪为患,常因体质强弱、阳气盛衰而有寒湿、湿热的不同。若素体阳盛,感受湿邪易从热化而为湿热

王寿彬医师内科广宗县医院已帮助用户:372910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病情分析: 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阻困中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淋雨涉水,居处潮湿以致内湿素盛等因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院腹胀问疼痛,泛恶欲吐,纳呆,口淡不渴,便溏,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   病机分析:过食生冷,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故院腹部胀问疼痛,纳呆;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吐;寒湿为阴邪,阴不耗津,故口谈不渴;湿注肠中,则便溏;脾主肌肉,湿性重着,故头身困重;湿阻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外荣肌肤,故面色不荣;牌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外溢,故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寒湿阻遏阳气,不能温化水湿,泛溢肌表,故肢体浮肿;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少;寒湿内盛则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象濡缓。
意见建议:主要采取的是温脾燥湿的方法,建议请专业中医师合理组方进行调理治疗。

高永利医师中医科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卫生院已帮助用户:26785
擅长:中医内外妇儿,疑难杂症

您好,寒湿困脾证的主症有:脘腹痞闷,口腻纳呆,头身困重。

黄战武其他已帮助用户:101521
擅长:中风,骨折术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