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八个月20天胎儿双顶径9.2

会员57802505 23岁 已回复
孕八个月20天胎儿双顶径9.2股骨长6.5正常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崔晶 医师 天津市南开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产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12864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您的描述,宝宝现在发育属正常。宝宝的腿不是很长,这都是跟父母身高有关系的,不必过于紧张
意见建议:你宝宝是正常的,宝宝现在不大,可适当增加营养,放松心情啊,在怀孕37周时是胎儿的生长高峰期。祝健康。
有用0
关注
崔娜 主治医师 运城市禹都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子宫切除术
已帮助用户: 70853
问题分析:你好,b超检查胎儿大小符合怀孕九个月左右。不过也属于正常,建议你定期观察。
意见建议:注意监测胎心胎动情况。不要过度营养,以免胎儿过大不能顺产。
有用0
关注
吴月敏 主管护师 河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子宫肌瘤,妇科炎症
已帮助用户: 1712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描述的情况考虑是正常的,建议你定期观察。
意见建议:建议你定期复查,随时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注意监测胎心胎动情况。不要过度营养,以免胎儿过大不能顺产。
有用0
关注
谷美荣 护士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中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外孕
已帮助用户: 98338
问题分析:你好,上述检查结果胎儿的双顶径稍偏大,要适当的控制进食量,多散散步,做好产前检查。
意见建议:孕晚期要注意休息,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定期孕检。
有用0
相关问答

胎儿双顶径9.8能顺产,具体分析如下:
彩超显示胎儿的双顶径9.8cm,一般是3500-4000g,也就是7公斤5-8公斤,但是彩超只是辅助检查,并不能全面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结合产检,比如宫高、腹围、是否入盆、骨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分娩方式。不过根据临床经验,如果出现双顶径9.8cm的胎头,很有可能会出现胎儿偏大的情况。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37周胎儿双顶径一般在9厘米左右。
通常情况下,怀孕37周的时候,胎儿的双顶直径应该是9.0cm,头部尺寸是33.1cm,腹部是32.7cm,股骨是7.2cm。妊娠37个星期是足月胎儿,这个时候生产出来的胎儿会有很好的吸水和存活力。在此期间要留意生产征兆,并为生产做好准备。若要进行阴道生产,就必须了解阴道生产的心理准备和技巧,而恰当的锻炼对产兆的启动是有益的。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如果胎儿的双顶径偏小不是很严重,就不会产生影响。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营养的均衡,做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把自己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就可以了。但是出现双顶径偏小严重的情况,就会对胎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表明胎儿的发育是不良的。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双顶径一般在9.6cm以下容易顺产。双顶径在孕39周平均值为9.21士0.59cm,孕40周平均值为9.28士0.50cm。能否顺产,还需要看母亲骨盆大小。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的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大径线就是双顶径,而产道中让胎儿通过的最小径线是骨盆出口横径。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如果胎儿的双顶径比较小,就需要进行孕周的检查。胎儿的双顶径偏小,与遗传、环境、个人的因素有关。如有需要,可在产前诊断门诊进行咨询。
如果父母的头骨偏大,那么双顶径就会比较小。也有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胎儿双顶径发育受到了限制。另一种是个体差异,胎儿在发育的时候,相对较小并不会影响到智力。所以还得根据孕周和其它的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胎儿双顶径9.7cm是偏大的,胎儿大概8斤,是不能顺产的。
如果采取顺产可能导致产程延长,孕妇的阴道口被撕裂,缝合过程会十分痛苦,分娩时还有难产的可能。建议通过剖宫产手术分娩,手术后要多休息,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饮食要清淡低盐,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要少量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心情保持舒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