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几年伴咳嗽不止如何治疗

会员4404464 14岁 已回复
全部症状:
多为无痰干咳,偶有白色痰液


发病时间及原因:基本上全年都在咳嗽,以早上和晚上更明显,近日上述症状加重


治疗情况:断断续续服用一些药物,包括: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阿奇霉素,清热散结胶囊等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凤英 北京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肝胆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内科
已帮助用户: 30031
您好,副鼻窦炎治疗:(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建议到医院就诊治疗。
有用0
关注
李国顺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部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 165470
指导意见:干咳考虑有没有肺部感染引起.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看看.需要作胸部CT。一般来说比较容易确诊。
有用0
关注
朱连科 副主任医师 唐山利康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擅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
已帮助用户: 161943
病情分析:患者在患有副鼻窦炎的同时长期咳嗽,建议做一下胸部X线检查排除肺结核。
有用0
王健
擅长:咽喉、头颈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
已帮助用户: 98114
问题分析: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和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系鼻粘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粘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
意见建议:鼻炎治疗:(一)去除病因。降尘,降温,通风等改善环境条件,加强个人保护,如戴口罩,冲洗鼻腔等措施。(二)局部可用油剂滴鼻药液,如复方薄荷油,液体石蜡或鼻软膏。应注意勿用血管收缩剂。(三)内服鱼肝油丸,维生素B2.
有用0
相关问答

副鼻窦炎可以口服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同时可以口服或静脉点滴消炎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平时外出要佩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吸入对鼻腔造成一定的刺激。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副鼻窦炎引发耳部、咽部疾病。鼻窦与鼻咽相邻,鼻窦发炎时,流的脓鼻涕会使耳与鼻咽之间的小管发炎肿胀,阻塞,导致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耳科疾病。副鼻窦炎久治不愈可引发鼻咽癌。所以出现疾病是,要及时对症治疗。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疼、鼻窦区压痛、有时伴有嗅觉减退。鼻窦炎的诊断除了看症状之外,还应该行鼻窦CT检查,诊断主要是哪个窦腔发炎,如果仅为上颌窦炎症,除了给予消炎治疗外,还可给予上颌窦穿刺治疗。如果其他窦腔发炎治疗上需要给予抗生素促排剂治疗,如鼻窦炎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效果差,还可考虑鼻内镜手术。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疼、鼻窦区压痛、有时伴有嗅觉减退。鼻窦炎的诊断除了看症状之外,还应该行鼻窦CT检查,诊断主要是哪个窦腔发炎,如果仅为上颌窦炎症,除了给予消炎治疗外,还可给予上颌窦穿刺治疗。如果其他窦腔发炎治疗上需要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如鼻窦炎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效果差,还可考虑鼻内镜手术。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治疗小儿鼻窦炎的方法如下:
小儿急性鼻窦炎要及时使用抗生素,局部使用鼻粘膜收缩剂,可以促进通气,同时还可以使用中药清热排毒,缓解小儿鼻窦炎的症状,可以通过服用一些具有养阴化痰功效的中药来治疗。儿童的鼻窦口比较大,容易受凉,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等,容易引起鼻窦炎,如果在不干净的水里游泳、潜水,很容易引起鼻腔异物,外伤后继发感染。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家长可以给孩子注意保暖,让孩子不要吹风受凉。因为很多鼻窦炎的急性发作,是由于受凉而引起的。其次,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做鼻窦炎的内窥镜手术,通过鼻内镜的手术打开鼻窦口,冲洗鼻腔的脓液,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孩子鼻窦炎的症状。再次,如果孩子鼻窦炎比较严重,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吃点抗生素,通过消炎解决孩子鼻窦炎发炎的问题。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