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发斑块形成,官腔镜中度...

会员50891717 56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发斑块形成,官腔镜中度狭窄。2014年12月30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请问大夫是否需要做支架。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最近检查出的结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是否需要做手术支架?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文广 副主任医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
已帮助用户: 2063
问题分析:CT的结果作为参考,是否需要做支架还是要看冠脉造影结果。
意见建议:如果冠脉造影也是官腔中度狭窄,就不需要做支架,只有狭窄查过75%才放支架。但是药物治疗需要坚持。
有用0
胡天勇 主任医师 河南省胸科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冠心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 13014
病例分析:冠心病,是动脉硬化引起。
意见建议:建议查心脏彩超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血糖血脂,病情明确就知道如何治疗了。必要时做冠脉造影,如有75%以上的管腔狭窄,应该做支架手术。
有用0
相关问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心脏病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也有很多,遗传因素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常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孩子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可能性稍大,而且较多,故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其亲代也可发生此病,略高于常人。
因此,存在着某种遗传倾向,但并不像哮喘、肿瘤这一遗传就比较明显了,因此,它仍然是医学中尚未被验证的论点。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性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情况有关。
如果狭窄度大于75%属于重度狭窄,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心肌缺血,也有可能由于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而引起的心肌梗死,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是轻度到中等程度的管腔狭窄,则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般不严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工作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平时要进行适量的锻炼,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度的锻炼。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轻度的运动来引起心脏的疼痛。平时要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要多摄入一些新鲜的蔬果。同时要注意防止受寒导致的心寒,增加心脏的负荷,同时要做到戒烟戒酒,有利于身体健康。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该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血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该病的原因和发病与遗传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吸烟、肥胖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悸、大汗、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通常采取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进行改善。饮食上应该选择高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积极、平和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由于个体差异,临床上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吃什么药最好”这一说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以下几种药:
1.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主要药物有阿斯匹林、氯吡格雷;
2.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临床上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3.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脂药物。常用药物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
4.ACEI或ARB类药物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如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厄贝沙坦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总之,冠心病的早期征象分为典型与非典型,轻重不一。胸闷、憋气、活动时气短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早期常伴有心绞痛。心绞痛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心前区压迫感、紧缩感。具体来说,就是在做完运动之后,比如爬楼梯、跑步等,尤其是在快速行走的时候,会有心前区压榨样的感觉。除了心前区的压迫样疼痛,还会伴有胸闷、出汗、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心脏病而来的,也有一些患者,喉咙发紧,就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也有患者会出现左上肢放射疼痛的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