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或者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血常规检查中经常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偏高的情况。淋巴细胞比中性粒细胞成熟早,淋巴细胞比例偏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说明孩子暂时抵抗力较弱,容易生病。但是仅仅通过血常规检查是无法判断疾病的,需要结合孩子的症状来进行诊断。如果出现明显的发烧或者是中性粒细胞偏低,首先要考虑是否存在病毒性感染。如果中性粒细胞偏低或者白细胞偏低,可以口服维生素b4、地榆升白片等升高白细胞的药物。
中性粒细胞低可以吃植物类食物、比如花生、山药、丁香、大枣和枸杞子,这些都是对中性粒细胞偏低时有好处的。比如大枣有益气补血和补脾的功效,贫血、血虚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都很适合吃大枣。
可以给予口服提升粒细胞的药物,5到7天后复查,同时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控制治疗,一般都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降低或短期内反复发作,要考虑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者血液系统的疾病,就应该看小儿血液专科门诊,必要时要做骨髓穿刺检查。
一般情况下,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白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段白细胞有着特殊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0%~65%,生后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基本相等,中性粒细胞占30%,宝宝4~6天到4~6岁之间一直是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4~6岁之后则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果在这个区间之外,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则一般考虑有病毒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出现了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的升高,需要高度怀疑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就有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下降,需要口服提升粒细胞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个数值偏低的宝宝免疫功能是低下的,发生感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要尽可能避免受凉,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对于中性粒细胞低的孩子来讲,首先要明确孩子的临床表现,注意血常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病毒感染和严重的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粒细胞低,抗感染治疗及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后需要复查中性粒细胞水平。如果粒细胞水平半年内持续低不能回升,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如果有中性粒细胞抗体,则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