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受损怎么办?

会员40953437 32岁 已回复
肝功能受损怎么办?我可能是伤心过后才影响了肝功能受损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海波 医师 株洲四三零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已帮助用户: 91249
问题分析:您好,32岁女性患者,主要的情况就是肝功能受损,引起这种情况一般多建议肝脏本身的疾病引起,如各种类型的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一般偶尔的情绪激动不会引起肝功能受损的。
意见建议: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如果偏高很多的话,要继续完善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肝胆的B超等相关的检查进一步明确原因。
有用0
关注
张国栋 医师 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中心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2485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中医来讲,怒伤肝,伤心过后对肺、脾、肝都会有损伤。
意见建议:如果生化检查后发现肝功能有损伤,建议给予护肝治疗,多注意休息,饮食要清淡,禁烟禁酒。
有用0
关注
张乾龙 后麻固卫生所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淋巴结炎,反复发作性头痛,维生素A缺乏神经病,浅表...
已帮助用户: 4672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看,肝功能损伤应该是脂肪肝以及饮食造成的,建议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忌烟忌酒,必要时保肝治疗。
意见建议:像你的情况,首先就是饮食控制,要清淡饮食,多运动锻炼,不要在喝酒了,否则的话,肝损伤会持续加重的,如果转氨酶过高的话,需要保肝药物治疗的
有用0
关注
赵津京 护士 鞍山市社会福利院皮肤科
擅长:荨麻疹 湿疹 带状疱疹尖锐湿疣
已帮助用户: 156501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这种情况来看你主要是由于生气上火造成的肝功能损害问题不大适当的注意好休息调理身体就会慢慢缓解。
意见建议:给你的建议就是可以现在服用一些护肝片并且在饮食上尽量的避免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调节好心情。
有用0
相关问答

肝功能受损会诱发肝硬化,严重时会发展成肝癌。肝功能受损后可能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引起食欲减退,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由于凝血因子是在肝内合成,还会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导致牙龈出血,鼻出血,造成人体免疫力与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导致糖尿病等。建议及时到专业的肝病医院检查,详细认识和了解病因,进而对症治疗。饮食上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花椒等。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胆色素代谢障碍,可表现为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黄疸加深时,尿液、泪液、汗液及痰也会相继出现黄染。激素代谢障碍:可表现为蜘蛛痣、肝掌、皮肤小动脉扩张、脸色黝黑、性欲减退等症;男性严重时可出现乳房发育、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症状表现。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肝功能受损的程度第一步判断是否为肝功能损害肝功能受损肝脏受到损害必然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肝功能试验,包括酶学和其他生化检查,并非都能够准确反映肝脏功能,有些试验的特异性也不强。

胡春晓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擅长肝胆腹腔镜微创手术。

剖宫产后肝功能受损有可能是不恰当的药物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本身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因,在这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温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不要吃上火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该食用一些养肝护肝的食物;豆制品或者奶制品,此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能够促进肝脏组织的修复。西瓜,富含维生素、蛋白酶,能够除烦解渴、利尿消肿,有利于肝脏内毒素的排出。海鲜类,如带鱼、白鱼、牡蛎、螃蟹等,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改善肝脏功能。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肝功能受损是指某些致病因子,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导致肝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了肝不能发挥它的正常功能,使得它的功能发生了受损性的变化。肝功能受损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胆碱酯酶降低,浑身乏力、易倦、思睡等;胆色素代谢异常,会出现黄疸、消化功能障碍,导致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