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有很多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损害: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2、全身症状:高烧、皮疹、关节疼痛。
3、腹腔感染:腹膜炎引起的腹胀、腹痛、发热等。
4、肝性脑病:血液氨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嗜睡、昏迷。
5、电解质失调:出现低钾、低钠、低钙等症状。
6、肝肾综合征:缺血缺氧,严重的毒性反应引起肾功能衰竭。
感染。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其他可以引起急性肾炎临床表现的还有弓形体感染、毛线球感染等。以上就是急性肾炎病因的形成。
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有:
1.抗菌素,如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消炎镇痛退热类药物及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抗结核类药物:导致直接性肝脏毒性已经得到确认,导致肝脏损伤发生率很高。会诱发黄疸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衰竭;
4.新型药物:比如降血脂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肿瘤用;
5.其它:一些保健品,一些中药,比如土三七。
药物性肝损伤做以下特异性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2)血清学检查(检测病毒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分型)。
(3)其他相关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蛋白、脂肪及糖代谢、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磁共振检查等。
3.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对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可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顾名思义就是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从广义的角度看,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包括所有的化学合成药(俗称西药)、中药、草药和各种保健品及膳食补充剂等。药物性肝损伤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固有型的,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引起的肝损伤,应用剂量越大,肝损伤也越重。另一种是特异质型的药物性肝损伤,目前临床上的药物性肝损伤大多数都是特异质型的。
药物性肝损伤分急性、慢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绝大部分去除诱因,停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基本不会形成肝硬化。具体内容如下:
但是长期接触、服用肝毒性药物或毒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等可引起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以参加轻度工作,失代偿期尤其出现并发症患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应控制钠和水的摄入量,钠限制在每天1.5~2.0g,进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