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8岁因高血压危象在ICU病房静脉点滴硝酸甘油(.....

会员96406640 68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患者女性68岁因高血压危象在ICU病房静脉点滴硝酸甘油(nitroprusside)48小患者女性38岁因高血压危象在ICU病房静脉点滴硝酸甘油(nitroprusside)48小时后血压恢复正常患者述说咽喉及口腔有烧灼感并伴恶心、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发现病人呼吸中有甜杏仁味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血清检查提示硝酸甘油代谢物——硫氰酸盐异常请问:1.导致上述症状的可能原因是什么?2.该症状的生物化学机制是什么?3.该症状该如何处置?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不清楚具体情况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主要是第二个问题()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童一心 主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对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问题分析:1目前高血压还没有特效药治疗具体用药还是要看病人具体的情况.一般建议服用长效的降压药ACEI类或者钙离子拮抗剂类.前者有较好的保护心血管的功能难降型的高血压还可以加服利尿剂治疗.同时饮食治疗也很重要饮食上要禁酒。
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多吃粗纤维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情绪不要激动,适当的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受某些诱因影响血压骤然而明显地增高,病情迅速恶化。
患者伴随有进行性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表现;收缩压或者舒张压剧烈上升。没有靶器官的急性损伤,称高血压亚急症;具有靶器官损伤者称高血压急症,应强调靶器官损害,而不是血压水平是区分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之重点。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治疗高血压危象的时候,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血压。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是要尽早的进行危险的评价,要及时的观察和及时的观察,及时的服用降压药物,逐步的降低血压。高血压急诊治疗应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为目的,及早进行风险分级。根据病人的不同,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制订个性化的血压、治疗的目的和药物,快速、准确的将病人的血压降到一个合适的数值。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危象的血压值是大于130毫米汞柱。
高血压危象病人的血压明显增高,舒张压增加的幅度最大,多在130毫米汞柱以上。所以,当舒张压超过130毫米汞柱时,高血压危象的血压值可作为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血压骤然升高,病情迅速恶化,并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的进行性变化。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快速增加。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特点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情况,建议服用硝普钠联合应用艾司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
2、针对高血压脑病,建议通过静脉注射物乌拉地尔、拉贝洛尔等药物来治疗。
3、针对急性脑出血,建议使用乌拉地尔、利尿剂等药物,改善症状。
4、针对急性脑梗死,建议服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等药物来治疗。
除了以上情况外,高血压危象还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子痫、急性高血压等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症合理用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危象分为急性高血压病和亚急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是指在高血压的过程中,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引起全身微小血管短暂的、强烈的抽搐,血压升高,表现为多汗、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头痛、烦躁、头晕、心悸、气短、潮红、视力不清等。其临床症状以血压明显升高、靶器官受损为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危象的确诊要根据有明显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脑病、肾功能不全、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等临床表现。
通常来说,要做心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做头颈ct、脑核磁、脑血管超声波等,如果发现有高血压脑病变,需要做肾功能、做b超等,以判断是否有肾功能不全,做眼底的检查,看看有无出血渗出。如果出现了高血压,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的病症,例如嗜铬细胞瘤,其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在发病的时候,发作间隔血压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高血压,或者是尿儿茶酚胺升高。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