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有块耳屎,好大,挖不出来。可以滴复方熊胆滴眼液...

会员33448137 16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耳朵有块耳屎,好大,挖不出来。可以滴复方熊胆滴眼液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怎样把大块的耳屎有效地挖出来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由内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
意见建议:正常人眼压为10-21mmHg而且本身眼压就是波动的早上跟晚上波动在5左右。您可以换个其他药物,或者尝试一下一些缓解眼疲劳的商品,问题不会特别大。这个一般是不建议自行停用的,可以喝点中药调理的,同时建议注意休息的,保证足够的休息的。"
有用0
关注
邓经茂 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75395
问题分析:你好,考虑是中耳炎,建议及时看医生啊.应该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磺胺及抗生素等消炎.在鼓膜穿孔前,可用2%~5%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一次3~4滴;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外凸或穿孔过小,排脓不畅者,可以考虑手术行鼓膜切开.若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硼酸水或3%双氧水洗耳,然后选用一种滴耳药,如2%酚甘油,2.5%氯霉素甘油,1%~2%庆大霉素或1%黄连素液等.
意见建议:你好、同时和1%麻黄素等滴鼻,促使咽鼓管消炎通畅,以利鼓室引流.如流脓停止,鼓膜穿孔已愈合,但听力仍差者,可做咽鼓管间接吹张.平常注意防止受凉和感冒,防止水等敷衍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小孩耳朵里有耳屎可以掏,需注意力度,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小孩耳朵里的耳屎数量很少,并且呈分散的碎片状小孩耳朵里有耳屎可以掏,且可以清理干净。如果孩子的耳垢比较多,可以进行相应的清洗,但要确保掏耳屎的安全,也可以去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专业的钳子、吸引器等工具进行清除,建议小孩平时做好个人的卫生护理,有利于身体健康。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旦发现宝宝耳朵里面耳屎变硬,首先要找医生,医生会开专门软化耳屎的药水,给宝宝滴3-4天的时间,待里面的耳屎软化了,用专用的吸附耳屎的工具给吸出来。滴药水时一定要观察宝宝的耳朵,用湿布或者消毒棉给宝宝擦外耳道,保持清洁。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3岁宝宝耳朵里耳屎结块,应及时清除,不然影响听力还可能引起中耳炎。
清理耳屎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滴耳液和碳酸氢钠水等。需要每天坚持使用,一般需要一星期左右才能将硬块清理干净;碳酸氢钠速度比较缓慢,需每天向耳道持续滴加,每滴几次,数小时1次持续滴加,以保持耳道持续湿润至硬块变软。如果上述方法无法缓解,需要到医院,让耳科医生专业冲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挖一次,但是最好不要给宝宝挖,小孩子皮肤太嫩,而且各种器官工能免疫力较弱易受伤。而且耳屎会自动脱落,所以不要太胆心,如果堵塞严重必须到医院医生正规操作下取耳屎。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孩的耳屎是不建议淘的,本身耳屎就是耳朵内的保护性产物,可以保护耳膜,耳屎自己本身可以排出,不建议自己用手挖耳朵,因为挖耳朵可以引起来耳膜和耳道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耳道出血,也可以出现耳膜穿孔的情况,平常的时候可以自己多运动,耳屎会随着运动自己脱出的,平常不要去和其别人共用一个挖耳勺就可以。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果耵聍栓塞比较严重,可以尝试器械取出,对于取出困难或儿童不能配合的,要多次的使用药物软化,待耳屎软化后取出,耳道内有耵聍腺,分泌耵聍,当分泌比较多时,会形成硬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