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急!

会员326921 1-3 已回复
宝宝一岁三个月,昨天第一次大便还很干,看起来像上火的,拉第二次的时候就有点稀了,还带点酸味,食物的原型看得很清楚,拉第三次的时候就像臭鸡蛋的味道,很稀,所以我们马上给他吃了一包杜拉宝,妈咪爱,晚上又吃了一次蒙脱石散,半夜的时候突然哭闹起来,而且身上手脚很烫,出汗,额头没有觉得特别热,量了一下,是37度8,给他脱了一件衣服,又继续睡了
到今天白天,烧一直有,早上起床量了一次到了38.6度,给他吃了一点退烧药,下午没怎么管他,精神挺好的,傍晚的时候再量一下体温,还有38.1度,但是自昨天吃治腹泻的药之后到现在都没有拉大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不太想去医院,因为一去医院就是打吊针,但是又怕自己耽误宝宝的病情,所以请专家帮我解答分析,宝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谢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涛 医师 邹平县中心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以及儿童保健知识
已帮助用户: 28487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只能考虑发热和腹泻有一定关系,如果孩子没有其他症状的话.目前只需要体温超过38.5的话,口服退热药物,同时注意观察孩子大便情况以及其他情况,如精神,饮食等,可以继续服用助消化药物.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宝宝如果发烧,建议不要做推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发烧是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现象,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手脚冰凉、头热、头痛等,宝宝因为发烧身体不适,如果此时再做推拿,可能会加重宝宝的不适感,因此小宝宝如果发烧,建议不要做推拿。
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来帮助宝宝退烧,比如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宝宝发烧,家长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降温。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宝宝发烧,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宝宝发烧,家长应注意及时给宝宝添衣,给宝宝多喝热水,注意保持宝宝的房间温度适宜,以促进宝宝身体的恢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发烧了可以通过使用药物、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宝宝发烧了可以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牛黄清心散或羚羊角颗粒或清开灵颗粒等药物退烧。也可以使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额头贴降温贴、温水擦浴、温水澡等。此外如果是母乳喂养,家长还需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对宝宝造成影响。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发烧通常是指发热。宝宝发热38.5℃可以使用药物降温,也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方式。
宝宝发热38.5℃时,要及时服用退热药,尽快将体温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配合温水擦浴、冰敷、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在服用退热药的时候会有呕吐的症状,可以用退热栓来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热的症状,需要考虑是不是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最好是到医院做血常规、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找出原因后,可以用抗生素来抗感染。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宝宝发烧39.8℃危险。
宝宝发烧39.8℃属于高热状态,但具体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还好,饮食、运动如常,家长一般可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口服液;但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39.8℃,而且出现了精神倦怠,食欲减退,哭闹等情况,这属于比较危险的情况,一般应当紧急退热,同时需要及时就诊完善检查,明确发烧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宝宝发烧分为感染性发烧、非感染性发烧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感染性发烧:感染性发烧一般是由于支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所导致发烧,而宝宝可能会因为患上结核病、脓毒症、伤寒等疾病进而导致发烧。
2.非感染性发烧:非感染性发烧一般是由于宝宝患上了风湿系统的疾病、肿瘤性疾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由于病情严重而导致的发烧。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