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母婴围产期传播,在分娩时接触母血以及产后哺乳等密切接触所引起的传染。第二种,医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或者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具等传播。第三种,通过性接触传播或者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乙肝带菌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两者的区别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为乙肝DNA阳性。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为乙肝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DNA阴性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只携带乙肝病毒,但不会发病,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乙型肝炎是指病程半年以上或发病日期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的乙型肝炎阳性者。临床表现为疲劳、怕食、恶心、腹胀、肝痛等症状。肝脏大,中等硬度,有压痛。严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功能异常或持续。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是指那些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没有慢性肝炎症状的人。
乙肝它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如果血液已经完全干燥了,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只有新鲜的血液才具有传染性。乙肝可以进行一些预防措施进行预防,特别是和患者进行接触的时候避免手上的伤口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同时可以进行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乙肝抗体来预防传染,对于乙肝的传染往往是由于缺少乙肝抗体感染的,如果有乙肝抗体一般是不会感染的,所以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接吻一般是很难传染乙肝的。
乙肝传播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接吻传染乙肝的风险比较低。通常正常的成年人即使没有乙肝表面抗体,也不容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正常的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大部分都能将病毒清除,只有少部分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才可能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接吻一般是很难传染乙肝的,如果和传染性很强的乙肝患者进行性行为,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并且身体没有抗体时,可能会导致感染。
一般情况下,唾液并不会传染乙肝。
乙肝病毒是指血液中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子宫颈分泌物、乳汁中的一种。唾液、汗水、泪水、尿液、粪便等都含有较少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通常不会经由唾液传染,也不会经由消化道粪口传染。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进晚餐,也是不易被传染的,实际上,目前的乙肝防治非常的简单。如果乙肝五项均为阴性,那么通过系统地接种乙肝疫苗,可以生成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从而防止乙肝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