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首先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患有蚕豆病,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蚕豆或接触氧化剂;同时,如感染、药物、淋巴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溶血性贫血,患者需针对病因行抗感染及其他相应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与血红蛋白、原发病有关。溶血性贫血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极重度四个等级,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20g/L,轻度:血红蛋白在90-120g/L;中度:血红蛋白在60-90g/L;重度:血红蛋白在30-60g/L;极重度:血红蛋白低于30g/L;中度、重度、极重度患者必须马上处理,否则会危及患生命,轻型、中型患者可能会发展成重型。
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原因有红细胞膜异常包括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以及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层毛磷脂膜蛋白异常,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包括磷酸戊糖途径镁缺乏和无糖酵解途径酶缺乏,此外核苷代谢酶系,氧化还原酶系等缺陷,也可以导致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包括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和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血红素异常,如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和铅中毒等。
溶血性贫血不能输血。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
溶血性贫血如果经过正规的治疗可以活5年-10年。溶血性贫血是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红细胞破坏增多,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导致的一种贫血。饮食上要吃偏碱食物且要多饮水。
一般出现贫血状态,溶血性贫血的检查首先是血常规检查,检查血液里面的血红蛋白等指标;其次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接下来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最后还要对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