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的检测

会员1528414 9 已回复
怎么知道孩子铅中毒了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天意 医师 健康门诊内科 个人诊所
擅长:综合
小儿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病儿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呈白色奶块状(铅在胃内生成白色氯化铅),腹痛,出汗,烦躁,拒食等。当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脑病时,突然出现顽固性呕吐(可为喷射性),并伴有呼吸、脉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厥,昏迷等;此时可有血压增高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婴儿前囟饱满,甚至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重症铅中毒常有阵发性腹绞痛,并可发生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等。少数有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病儿大都不发热或仅微热。病期较长的患者并有贫血,面容呈灰色(铅容),伴心悸、气促、乏力等。牙齿与指甲因铅质沉着而染黑色,牙龈的黑色"铅线"很少见于幼儿。四肢麻木和肢体远端出现腕垂、踝垂征等在婴儿时期较为少见;指、趾麻木则为较大病儿常诉症状。有时可见肢体瘫痪,若发生肋间肌瘫痪,则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慢性铅中毒多见于2~3岁以后的患儿,一般从摄毒至出现症状约3~6月。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功能发育迟滞以至丧失等,但无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此类慢性脑病可以是急性脑病的后遗症或与经常摄入过量的铅有关。铅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中的癫痫样发作和行为改变到青春期可以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仍然持续存在;重症病例可有失明和偏瘫。近来有人发现视网膜点彩常出现在尿铅排泄异常之前,不仅为铅中毒早期体征,而且铅吸收患者的阳性率也很高,但亦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报道。

X线检查:患者长骨干骺端出现密度增加,呈一白色带,比佝偻病恢复期所见者宽大而显著。铋、磷大量沉着于骨端,亦能出现同样的白影,但很少见。2岁以前铅中毒患儿的长骨X线改变常不明显,甚至在严重病例也可能无异常改变。病儿腹部平片可见到不透光的物质存在。
但是具体的确诊不能单凭症状需要你的医生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及辅助检查给予明确诊断.
有用0
关注
马素芳 河北广宗医院妇产科
擅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 55567
儿童铅中毒会出现:食欲不振、胃疼、失眠、学习障碍、便秘、恶心、腹泻、疲劳、智商低下、贫血等症状。如有疑问,请详细说明你的情况,以便我们更好的为你解答。
有用0
相关问答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血液中铅的含量大于或者等于100微克/升即为铅中毒。铅主要对儿童智能发育和体格生长有影响。检查的方法有铅测定,血铅测定值基本达1.93μmol/L(30~50μg/dl)就可以确定为铅中毒。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如果是中度或重度铅中毒,那么就需要住院治疗了,住院期间服用排铅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副作用比较大,需要观察患者的心,肝,肾脏器的功能,监测的微量元素以及电解质的情况。所以出现铅中毒治疗上没有很好的方法,应当以预防为主。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检查铅中毒可以通过检查血液、尿液等进行筛查,通常血铅是反映近期吸收的指标,当血铅大于1.9umol/L时候,考虑是否患有铅中毒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检查尿铅,尿铅也能够反映是否存在铅吸收过量程度,大于0.58umol/L就能够诊断为轻度的铅中毒。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轻度中毒患者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之中。比如橘子,柠檬,石榴,山楂,苹果,西红柿,菜花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钙的食物也可以加速铅的排出,比如鸡蛋,牛奶,瘦肉,海带等。还有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与铅结合成无毒的化合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预防铅中毒可以多吃些油菜,卷心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还得避免对铅的接触,如勤洗手,尤其是接触金属物品时,平时少吃松花蛋,膨化食品,爆米花等食物。孕妇少用化妆品,染发剂等化学用品等。远离化工厂,比如蓄电池厂。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通常情况下,儿童预防铅中毒需要养成正确的习惯。
儿童铅中毒主要来自其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含铅物品、食物,并且儿童铅中毒是因为在学习中使用的铅笔,而一些儿童在做作业喜欢把铅笔头含在嘴里,但如果每天中毒一点,长期不良习惯下来,会导致慢性铅中毒。预防儿童铅中毒,一般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使用铅笔后洗手。并且家里装修时也尽量避免使用油漆等含铅的材料。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