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宝宝的温度是37度3每天还跟她吃小儿氨?现在宝宝的...

会员17304750 54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现在宝宝的温度是37度3每天还跟她吃小儿氨?现在宝宝的温度是37度3每天还跟她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复方鱼腥草颗粒早上我用冷毛巾给她敷过了温度下降到36度9了可是还怕她在其热担心宝宝不会有其他病吧。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李媛 医师 邯郸市第二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 61510
问题分析: 您好,发烧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您要引起重视,以免加重病情。
意见建议:推荐您敷贴疗法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发烧。建议您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亦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之品。
有用0
关注
陈金兴 医师 福州社区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肠,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2812
问题分析: 你好,引起小儿发热如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主要是与呼吸道感染引起,可以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初期以病毒感染为主。一般对症处理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如病因未控制药效过后体温表会再度升高。
意见建议:建议可到医院查个血常规,专业医生做个体格检查,是否阳性体征,对因对症处理,多饮水,定期测量体温。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额头温度36.2-37.2℃,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的额头体温一般在36.2-37.2℃。常见的测量方法有肛温、口温、腋下体温。宝宝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2℃范围内。宝宝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整,有些地方会出现不同的温度,比如额头的温度高,腋下的温度也会不同。要注意孩子是否有感冒、咳嗽等症状,如果有需要积极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感冒喝小儿氨酚有用,需要遵医嘱。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小儿氨酚含有退热药成分,适用于发热与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子症状同时存在时,如果宝宝感冒以发热为主,体温较高时,例如38.5度以上、伴有精神状态欠佳时,使用小儿氨酚即可,是有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主张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需要遵医嘱。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小儿发烧温度范围凡是超过正常范围的0.5摄氏度以上时就成为发热,正常的体温就是36度5~37度5之间,如果宝宝发烧不爱吃东西也不爱玩儿,记得让宝宝多喝水,注意保暖,也可以带宝宝去做一下户外运动,让宝宝提高一下抵抗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宝宝发烧温度一般为37.2及以上。具体分析如下: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正常体温为35.9-37.2℃,如果体温超过37.3℃,一般属于发烧。婴儿发烧一般是因为传染造成的,一般不会在38.5℃以上服用退热的药物,可以通过多饮水来帮助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可以选择退热贴、额头敷冷毛巾等。反复发烧要及时去医院做血液常规,以确定是否有感染的原因。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宝宝头顶温度比额头高可能与体表的散热功能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头顶附着头发,因为毛孔很密集,所以可以更好的散热。通常宝体温总体是恒温的,各个部位的体温基本相同。但由于外部的环境因素,温度也会发生改变。而宝宝头顶温度比额头高可能与体表的散热功能有关,通常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如果体温异常,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首先,大人和小孩都不能直接吹空调。如果室内温度很高或很低,使宝宝无法适应室内环境,可以提前使用空调,将室内温度调节到宝宝适应的温度,然后将宝宝抱入室内。婴儿的室内环境应该保持在22到23度,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如果需要吹空调,尽量让孩子远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