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个多月,最近老是有喘息的声音,食欲,精神状态以...

会员17145069 7个月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宝宝7个多月,最近老是有喘息的声音,食欲,精神状态以及大小便都还正常,基本上不咳嗽,一天最多3次,咳嗽也是一两声,也不发烧,不流鼻涕,从屋里出去偶尔会打喷嚏,医生听了说有双肺有干啰音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宝宝从5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住院,医生诊断说是肺炎,最近才出院,是重症肺炎,出院的时候CT显示右下肺还是有点点白色,之前是双肺感染,尤其是右下肺一大片都是白色的,最后治疗就剩那么一点点,出院之前查了几次血都没有问题,医生听了肺部也都没有什么声音了,但是一直到出院的时候孩子还喘,不过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喘下,平时运动过度了喘下,但是一回家就感觉喘的时候多了,安静的时候喘的基本上听不出来,要很仔细的听,感觉有嘶嘶的声音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想问下,现在我该怎么办?可以吃中药来治疗孩子吗?实在不想住院给孩子打针了,因为孩子都打了2个月了,身体很差,出院的时候一直不停的流虚汗,每天都得换很多次毛巾,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就像从水里拎起来的,现在也找了老中医给孩子看了,吃药后流虚汗基本上好了,就剩喘了,想得到医生的建议,谢谢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孙莉 医师 安徽省来安县三城医院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 206082
问题分析: 您好,根据你的孩子情况,应该是上一次的重症肺炎没有治疗彻底引起的。因为肺炎的疾病,很多时候和大人不同的是,在血常规里会没有变化的。所以,您孩子在还有着喘就出院了,是错误的,稍微有点受凉就会引起疾病的复发症状。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卫生,同时可以输液平喘治疗为宜,例如氨茶碱以及头孢菌素类药物。
有用0
孙兆林 医生会员 山东省省立医院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9621
问题分析: 孩子出现发烧的症状,主要考虑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到医院做个血常规对确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有帮助,之后,在考虑口服药物治疗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确定病因再治疗。平时多喝水。反复发热一个是炎症未得到控制,再就是所用抗生素不合适。体温过高可以口服美林等退热药治疗,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感冒后喘息给孩子进行止咳平喘的治疗,孩子哮喘治疗期间,避免孩子再次受凉,以免家长孩子感冒和哮喘的症状。由于孩子抵抗力比较低下,平时建议给孩子做好日常护理,避免孩子受凉,以免孩子感冒,诱发哮喘的发作。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患有喘息,不要去灰尘多的地方。在家。喜欢吸烟的爸爸或亲戚朋友应该避免在室内吸烟。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父母应该和医院合作治疗孩子。平时,多注意孩子是否有异常呼吸。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喘息性肺炎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有温疹及其他过敏史,尤以肥胖者多发,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史,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喘鸣声大,但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憋表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似哮喘样,喘息严重进可出现紫钳。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喘息性肺炎,也称为细支气管炎,是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是一种相对顽固的疾病,应积极治疗以防止儿童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住院,并给予抗炎、抗感染、平喘和吸氧等对症治疗。饮食中避免鱼、虾和海鲜兴奋剂。加强护理,预防感冒,预防并发症。一般治疗持续大约两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遇到宝宝发生反复喘息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宝宝是否患有哮喘,建议宝妈应该尽快带着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比较好,其次平时应该注意要注意保持通风,让宝宝多喝水,增加抵抗力,必要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定期吃药,听从医生,按时吃药比较好。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喘息声音比较大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的进行拍片,做肺功能进行检测,诊断明确后再积极地进行治疗,孩子喘息声音特别大,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肺炎,或者哮喘而引起的典型表现。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