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十天前得鹅口疮和疱疹发烧怎么办?

会员15146427 十一个月 已回复
宝宝十天前得鹅口疮和疱疹发烧大了几天吊瓶,疱疹好了鹅口疮没好!涂了几天制甘油。 昨天晚上有发烧。 看见嗓子有一片红色斑点 而且鹅口疮也没好!那个红的是什么?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宋西振 医师 山东省圣水峪医院中医科
擅长:中医科各类疾病
已帮助用户: 478810
指导意见:患了鹅口疮,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4%的碳酸氢钠(药店内可以买到)擦洗口腔,擦洗的时候动作要轻,再用1%龙胆紫涂在患处,每天1-2次.还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和碳酸氢钠混均涂搽在患处.如果加上红糖效果更好!每天几次防止复发!如果还是不好!那你就用氟康唑,不要口服,1片氟康唑和2%-4%的碳酸氢钠配成3ml溶液,外用!还可以使用西瓜霜喷雾剂喷雾,口服葡萄糖酸锌.坚持一个星期就能好了!
有用0
温明珠 医生会员 威县贺营卫生院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9307
病情分析: 口腔溃疡多是口腔感染细菌病毒,或者缺乏维生素以及某些人体所需的物质而引起口腔局部发生炎症性改变.

意见建议:治疗口服阿莫西林片,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忌食辣椒和生姜等辛辣热燥食物.服用维生素B2时,小便色深黄色,不影响身体,是正常现象.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嘴巴长鹅口疮可以通过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方法进行处理。
宝宝嘴巴长鹅口疮后,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外涂口腔,这是一种碱性的液体,有助于抑制口腔内白色念珠菌的繁殖,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其次可以给宝宝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这种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杀灭真菌的效果,从而能够让病情得以控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宝宝鹅口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鹅口疮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宝宝鹅口疮家长一定要帮助其保持口腔干燥卫生清洁,可以用2%或者是3%的碳酸氢钠每天涂抹患处。
家长应该让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和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到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反复发作的原因有:宝宝常用的奶瓶、塑胶奶嘴等消毒不严,或者清洁口腔的毛巾或纱布未进行煮沸灭菌。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抵抗力较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宝宝。宝宝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要使用酒精或碘伏对母亲的乳头经常擦拭和消毒,否则真菌会由母体传递给宝宝。同时要注意给宝宝添加富含营养和蛋白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起鹅口疮时需遵医嘱使用以下药物:
1、宝宝起鹅口疮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1-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患儿口腔,清除滞留的食物,保持口腔碱性环境,以免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分解后,再次引起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2、宝宝起鹅口疮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0.5%-1%龙胆紫溶液涂擦病损区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繁殖。
3、宝宝起鹅口疮时,持续不愈合时,家长可以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混悬液涂布黏膜。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患有鹅口疮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鹅口疮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口腔粘膜变成乳白色,产生高起的斑片,且周围一般没有明显疼痛。而擦去斑片后,宝宝的局部粘膜就会显现为红色的创面。
在轻微感染时,宝宝的患处还可能会出现颗粒状的白色斑点,这可能会让宝宝在进食时,产生痛苦的表情,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导致病症扩大。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鹅口疮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鹅口疮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两侧出现白色膜状物覆盖,不易被擦拭,此时的舌苔白、厚、腻。母体的乳头未做及时清洗,有残留在乳头上的奶渣,很容易滋生细菌或者真菌,宝宝吃奶后,使得残留的奶贴在口腔黏膜上,很容易被真菌感染,导致该病。除此之外,宝宝长期用激素药物也能引起鹅口疮。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