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是感冒的高发期,如果体质较差或是防护不当,则更容易使得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机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对此建议日常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感冒后及时对症用药来改善病情,并结合日常饮食综合调理。
在换季的时候,气温的骤升以及骤降等,容易引起感冒发生,此时机体由于病原体侵袭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常表现为发热、肌肉酸痛、鼻塞、咽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常用药物如连花清瘟胶囊,该药通过“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的治疗特色,发挥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上述因感冒引起的不适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用药外,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还需特别注意,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多饮用温水,有利于机体的恢复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
对于冻伤的患者,可以通过涂抹药膏等方式治疗。
冻伤是由于暴露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身体组织遭受冷温度影响而引起的损伤。若不慎冻伤,应尽量远离寒冷的环境,进入室内或避免进一步接触寒冷的物体,并采取保暖措施,如用温暖的水浸泡受冻的手或脚。但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直接对受冻的部位使用热源加热,或是摩擦、揉捏或按压冻伤部位,以免加剧损伤。
冻伤后通常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破溃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采用冻伤膏局部外涂,如京万红软膏。该药物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使用后可减轻冻伤所致的皮肤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促进创口收敛、结痂。
秋季是从炎热的夏季转向寒冷的冬季的过渡期,气温变化较大,空气又干燥,如果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导致抵抗力下降,则容易使得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感冒,对此可选择相关对症药物治疗,同时做好生活与饮食护理,促进恢复。
临床上常用的对症感冒药如连花清瘟胶囊,研究证实该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调节免疫的药理作用,能够抑制多种引发感冒的常见病原体,对感冒所引起的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症状均有良好效果,还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
患病期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证充足睡眠、定期锻炼、避免疲劳和压力过大等,保持均衡营养、清淡的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营养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流感引起的咳嗽,通常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针对性治疗,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扩散以改善病情,并减轻流感所致咳嗽、咳痰等表现。
流感为儿童常见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可由飞沫、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当孩子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原体会侵入患儿呼吸道黏膜,产生炎症反应,进而诱发咳嗽、咳痰等症。为避免咳嗽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家长及时用药干预,可服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有较强抗病毒作用,可针对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起效。同时,药物也是《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中推荐的儿童用药,其所含的金银花、连翘、鱼腥草、板蓝根等药效成分,能抑制病毒复制及扩散,减轻呼吸道病毒感染,缓解咳嗽症状。相较于部分抗病毒药物,肺热咳喘口服液有着更快速的起效时间,用药后可使流感症状平稳解除,儿童服用安全性较高。
因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家长在儿童感染流感期间,还需做好儿童的呼吸道防护工作,避免继发感染;并注意调节患儿饮食习惯,以免刺激咽喉,导致咳嗽加重。
孩子拉稀水呕吐多考虑与细菌感染有关,建议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治疗。
对于儿童细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其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比如头孢类抗生素,可消除炎症,杀灭致病菌。同时也需要配合使用有止泻作用的药物,如蒙脱石散、小儿泻速停颗粒等,较好的减轻拉稀水、呕吐症状。
另外,家长也可选择疫苗接种来预防感染发生,如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菌苗,为口服剂型,可有效预防产毒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的拉稀水、呕吐的发生风险,且为儿童配备有草莓味的抗酸剂,兑水服用可提高儿童接种效率。
被火烧伤后,需要立即冷却烧伤部位,轻度烧伤的患者通常可以自行处理,但烧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在被火烧伤的第一时间,患者需要尽快离开火源,避免继续受到烧伤。随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冲洗至少15-20分钟,以降低热量,减轻烧伤程度,并缓解疼痛。如果烧伤面积较大、疼痛无法缓解、出现水泡、溃烂或感染迹象,或者烧伤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应尽快就医就诊。
此外,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以遵医嘱使用烫伤膏促进创面愈合,如京万红软膏。该药膏对中、小面积浅度烧伤创面有活血止痛作用,对大面积烧伤晚期残存小创面有促进生肌长皮作用,对已感染的深度烧伤创面有促进去腐脱痂作用。作用范围较广,轻重烧伤都适用,能加快创面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