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诱发因素与母乳喂养有关,不同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它只会在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通常在出生后4—5天出现,并逐渐增加。胆红素升高可持续约10天,然后黄疸逐渐减少,并在3-12周内恢复正常水平。孩子们中的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当胆红素达到20毫克/分升时,可以进行光疗,通常不需要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能打疫苗的,但是只有确定宝宝只是母乳性黄疸,而不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才可以打疫苗。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孩子生后两周皮肤发黄现象就完全消退了。如果黄疸在宝宝生后两周还没有消退,就需要明确引起黄疸的原因,如果确定仅仅是母乳性黄疸可以打疫苗。
一般说来母乳性黄疸属于比较常见的生理性病变,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引起脑损伤,但吃长时间不好会发生一些反常。如果平时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就要重视一下,让孩子适当喝些水,严重的话要配合医生治疗。
停止母乳三天黄疸明显好转就是母乳性黄疸。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药物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通常需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如果黄疸明显消退,一般可不用过于担心,黄疸不超过256mmoL/L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可以配额益生菌,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等药物缓解症。但如果胆红素超过了256mmol/L或者是母乳性黄疸长期未消退,建议进行蓝光治疗通常能够降低胆红素,有效地缓解症状。治疗期间应注意断奶休养,避免对宝宝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