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痘疫苗的副作用是什么

会员8993327 已回复
我宝宝前几天刚打完水痘疫苗,今天发烧了,水痘疫苗的副作用是什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打水痘疫苗的副作用在注射疫苗之后的1-2个星期之内可以出现,体温升高的比较轻,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体温可以升的特别高,在孩子甚至能够导致高热惊厥。另一些人有可能出现皮疹,在注射疫苗之后的6-12天可以出现,2天之内一般都是能够消退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过敏,有可能出现大量的皮疹,甚至出现过敏性的休克或者过敏性的紫癜,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都是极其罕见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的水痘疫苗一般情况下可以接种两次。水痘它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等,有的患者症状比较严重的,合并有病毒血症,有可能会导致死亡。因此,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安全,而且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两周岁以后的孩子,就应该接种水痘疫苗了。13岁以后的孩子应该是接种第二剂水痘疫苗的。如果不慎得了水痘之后,要尽快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一般需要自行隔离2周左右,期间注意不要挠,避免留疤。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水痘疫苗是经过水痘病毒,传带毒猪制备而成的,是预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手段,可以预防水痘的发生,还可以防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并发症。水痘疫苗主要针对于一周岁到12岁的健康儿童,推荐给两周岁的孩子开始接种。水痘疫苗一般情况下是打两针。在1岁以上就可以注射,一般1-3岁之间注射第一针水痘疫苗,满4岁以后注射第二针疫苗。两次注射疫苗之间间隔时间必须3个月以上。水痘感染以后可以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力。所以,注射水痘疫苗对于孩子预防水痘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保护率可以达到85%或95%以上。孩子在1岁以上,如果周围有水痘高发人群或者是水痘流行比较厉害的,尽快给孩子注射水痘疫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打水痘疫苗的时间通常是2岁及以后,具体内容如下:
水痘是有带状疱疹病毒所诱发的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等群体。而这种病症可以通过打水痘疫苗来进行预防。宝宝通常会在2岁逐步开始打水痘疫苗,在注射后,宝宝要适当地补种,以使体内的存在疾病的抗体,从而降低宝宝患有水痘的风险,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水痘疫苗一生要打两次就可以的,是在十二个月注射一次,然后在四岁到六岁之间再打一针就可以的,要注意孩子皮肤的卫生情况,尽量不要让其去抓,防止出现感染性的问题,调整好饮食,清淡为主,营养要注意均衡,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让孩子多锻炼身体。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儿童免疫方法是:12个月为第一次接种,4-6岁为第二次接种。一般接种量为一剂(0.5毫升),接种部位为上臂皮下注射,严禁静脉注射。疫苗接种通常没有反应。半个月内可能会出现发烧或轻微皮疹。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治疗是必要的。水痘疫苗的免疫持久性较好。急性和严重发热应停止接种疫苗。可以密切关注孩子的反映。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接种水痘疫苗后的注意事项是做好日常管理,若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大部分接种了这种疫苗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不过也有人会有轻微的不适,例如局部会感到痛苦,会有溃疡,也会有皮肤疹等,这种反应比较轻,一般都会自己缓解,如果皮肤有瘙痒,建议不要用手去抓,要做防水处理。也有一些患者会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肺炎、脑炎,或者是癫痫发作,都要尽快去医院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