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介入治疗的矫正畸形的血管,尽量的提高心脏的血管功能。而且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要越早治疗,恢复效果才能越好。与此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吸氧治疗,尽量的提高身体抵抗力。
一般来说,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会有以下症状表现:
1、肺部感染症状: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可能会导致体循环出现左向右分流,进而可能会引起肺淤血,从而易导致肺部感染。
2、呼吸困难: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气费力。
3、心跳加速: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症状表现,铁锤婴儿心率>160次/分。
4、发育迟缓:婴儿容易受到惊吓,哭闹不止,出现拒绝进食、呕吐、呛奶等喂养困难的表现,进而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的病症,属于先天性的心肺静脉血管畸形的病症,病症会引起心肺功能的障碍而发生一些如呼吸困难、发育障碍等病症。严重会引起生命的危险,听从医嘱。极少数患儿,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肺叶。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指在胚胎发育初期,由于不确定的原因,如各种病毒、辐射等引起的发育异常。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大约在1.5%-3.0%之间,如果不进行外科治疗,1岁以下儿童中有75%-80%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建议应该尽早带孩子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
一般情况下,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高发人群如下:
1、有先心病家族史的胎儿:有先心病家族时的胎儿,患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概率原高于常人。
2、感染风疹病毒孕妇的胎儿:风疹病毒感染影响分裂细胞,阻碍组织的正常分化,容易造成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
3、服用药物不当的孕妇所生的胎儿: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服用药物,部分药物能够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小儿引起完全性肺静脉异位。
(一)治疗婴幼儿一旦病情稳定,即应该实施根治性手术。有严重肺水肿、低氧血症、低心排量的患婴,早期应予正压通气插管、强心药、利尿药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稳定病情,等待手术时机。如果可能。则尽量避免行心导管术。以防耽误手术时间、出现其他并发症。现已不再认为球囊房隔造口术是必要的姑息性手术。如异位肺静脉直接入右心房,可打开右心房,切开房间隔,用补片将左右肺静脉全部隔入左心房;如异位开口于冠状窦,切开左心房与冠状窦之间的房间隔组织,随即缝合冠状窦开口以及房间隔缺损,使冠状窦直接引流入左心房;对于心上型或心下型肺静脉异位连接者,将肺静脉总干与左心房之间做大的侧-侧吻合,关闭房间隔缺损,而是否结扎肺静脉回流通道仍存在争议。一些主张开放回流静脉者认为,开放垂直静脉可预防术后早期左心偏小、肺静脉回流受阻情况。且有报道称,结扎下行的静脉通道后,会引起急性肝细胞坏死,故一些外科医生建议不缝合该静脉。 (二)预后若不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差。对所有类型的此病患者调查显示,80%在生后1年内死亡。合并肺静脉梗阻或存在限制性心房水平交通者,甚至可于生后数周内夭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已有明显改善,患儿病死率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30%降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不到10%。手术死亡率与患儿术前病情状况密切相关。心下型患儿、术前需用呼吸机、有代谢性酸中毒患儿术后病死率较高。肺静脉梗阻小儿术后早期可出现肺高压,故对于这种患儿,吸入NO有助于扩张肺动脉,降低死亡率。手术后期疗效大多良好。偶尔也可发生晚期肺静脉梗阻,可能与术后组织反应或吻合口狭窄有关,但再次手术、球囊扩张术或用stcnt补片却易造成该处血液反流。少数患儿后期可出现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扑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