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生理改变有哪些

会员18474647 42 已回复
我有肥厚型心肌病,听别人说还会出现病理生理的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生理改变有哪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生理改变首先是左室流出道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的间隔是流出道,是因流体力学上的射流效应是流出道血流速度加快。二尖瓣前叶在心室收缩机向前移动,可能会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引起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间出现收缩期压力差,这属于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的特征改变。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左手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脏外观增宽,心肌肥厚,以左心室肥厚和体重增加为主。
心室腔容量恢复正常或降低,可见弥散分布纤维化病灶,大约70%患者因二尖瓣前叶对侧左心室内膜有特征性纤维斑块,乳头肌肥厚、游离壁及室间隔都可以肥厚。病灶绝大部分涉及室间隔。病人心肌肥厚,匀称,95%为不对称性肥大,病人室间隔的最大厚度为20~25毫米。据国外学者报告,体长35~45毫米,最大厚52毫米。大约1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存在重度原发性二尖瓣脱垂,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引起左室中度梗阻,但心肌肥厚型不会构成梗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病人可有呼吸困难无力、喘憋、胸痛等症状,及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有些病人可有晕厥,甚至猝死。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比较多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当房室传导阻滞时,就会有心动过速现象产生,并且这种情况也比较容易发生于老年人当中。病人可伴心轻度肿大,若流出道梗阻,则可位于胸骨左缘的第三肋和第四肋之间,听粗疏喷射性收缩杂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会有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胸闷、心慌、晕厥等症状表现。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包括一组不同病因的疾病,其特征是具有异常的心室肥厚而心腔不扩大。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一般会有心前区疼痛、乏力、气短、胸闷、心慌、晕厥等症状表现,儿童如果出现肥厚型心肌病,最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可以扩大心室之间的间隔,解除肥厚型心肌病的梗阻,改善左心室功能。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生活上应注意避免过劳,防止过度精神紧张,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顺应性,也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果内科治疗不佳,症状严重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通常情况下,肥厚型心肌病的注意事项有对症治疗、注意日常护理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对症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类由于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变异,或遗传病因不明的,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日常护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限制油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一般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而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首选的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阿司匹林缓释片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阿司匹林缓释片等。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