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高聪辉
主治医师
解放军第264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
您好: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相结,瘀滞而成块。
女性乳房随着卵巢功能的周期性生理变化而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使乳管及腺泡发生增生性改变,导致了“经前期乳房胀痛感”。但这种胀痛并不严重,时间也不过经前2~3天左右,一待月经来潮,这种生理性变化即消失,而恢复到原来状况,乳房胀痛随之消失。这一种生理性变化的过程,受卵巢功能的调节。其调节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所控制,主要的是雌激素与黄体素。雌激素促进乳管及管周结缔组织生长,黄体素则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发展,但黄体酮必需在雌激素的影响下才能发生作用。如果黄体功能低落,黄体酮分泌不足,而使雌激素相对过高,则产生这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就能使月经前的乳腺增生变化加剧,疼痛加重,时间加长,月经后的“复旧”亦不完全,从而日积月累,形成了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症还与冲任以及肾有关系。所经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亦可形成阳虚痰湿内结而致乳腺增生。妇女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流产等等常是乳腺增生症常伴发的疾病,如治好这些妇女病,乳腺增生症也就自愈。妇女到了绝经以后,乳腺增生症也就不治自愈。所以,冲任不调实质上是乳腺增生症的一个主要发病原因。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分型甚多,不外乎肝郁气滞、气滞痰凝、血瘀痰凝、冲任不和、肝肾阳虚、肝肾阴虚等等。各家的意见虽不尽一致,但其病因病机都离不开上述的一些观点。
本病按西医病理分型,则分为乳痛症型、小叶增生症型、纤维腺病型、纤维化型以及囊肿型(即囊肿性乳腺上皮增生症)等五型。
乳腺增生的治疗:
国内大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国外多用激素制剂、维生素类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中药如:逍遥丸、香附丸、八珍益母丸、小金片、乳增宁片、天冬素片
西药如:
1.激素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有:三苯氧胺、溴隐停。
2.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6。
生活提示:
1.首先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抑郁,烦躁焦怒。
2.应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有减少雌激素过量可能,故宜清淡饮食。
3.宜多食含有复合维生素B的食物,有利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
4.积极治疗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子宫及卵巢炎症;避免人工流产,保持性生活和谐。
5.对于有乳房胀痛肿块者,宜经医生检查,并学会自我乳房检查法,进行自我保健。
6.对于不能排除癌变的患者,应反复至医院检查,必要时做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7.本病病程长,易反复,需坚持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乳癖”。乳癖的病因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认识是由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和疼痛。好发予青年女性,乳房肿块及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而这一类型又以乳痛症为突出的症状,中医辩证属于“气滞型”。病者除了乳房结块疼痛外,尚可有经前情绪郁闷或烦躁,月经紊乱或提前,中医辩证为肝血不足、气机不足,治疗用养血、柔肝、舒肝理气的药物如乳癖愈丸,外用乳癖治疗贴膏药。另一型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结块而乳痛的症状没有气滞明显,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而色淡或月经淋漓不尽,还可见排卵出血,伴见腰酸膝软,神疲乏力等肾虚证候,本型中医辨证为冲任失调型,治疗用温补肝肾,调摄冲任的药物如乳癖愈胶囊为主,加服1、2号乳癖愈水丸。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乳腺增生发病率上升很快,此症已成为城市女性主要杀手。一旦患乳腺增生症,除了疼痛、肿块外,患者在情绪上必有烦躁,易怒,恐惧等,生理上有功能下降,如性欲淡漠,月经紊乱,体力下降,尿频等,在病理上多伴有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此未能全身综合标本兼治,久治未果就有转为乳腺癌的危险。
怎样防止患乳腺增生,而患者怎样治愈防止癌变呢?
一、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二、改变饮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四、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五、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六、避免人流,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七、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
八、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