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病史,桶形胸。间歇发病,心口痛,胃部发胀向两...

会员11065830 22 已回复
肺气肿病史,桶形胸。间歇发病,心口痛,胃部发胀向两肋扩散 所患疾病:肺气肿及关联症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父亲64岁,有慢支和风湿病史,两年前睾丸有粘稠液体泌出,治疗后好转。此后胸闷气促,从心口向两肋扩散发胀,检查有轻微肺气肿、胃窦炎,但用药后一直未见效且有加重趋势。最近发展到先是心口针扎似疼痛,紧接着胃部发胀并迅速向两肋上部扩散,同时上半身浮肿,脸部浮肿,有典型的肺气肿桶形胸,可下肢无肿胀。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无规律。时好时坏,不发病时完全同于正常人,未见消瘦,饮食量没有减少,但因为胀痛不敢吃饱。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先后按照肺气肿、哮喘、糜烂性胃炎、植物性功能紊乱、胃窦炎等做过治疗,始终未见效果反而在逐渐加重。初期发病没有规律,有时三四天有如常人,有时连着三四天间歇性胀痛。观察发现和天气、饮食没有关系,怀疑和情绪有关但不能确定。我父亲本人比较好胜,脾气较大。近一月来每天发病,中西药都服用过,每次服药后病情加重。三天前开始服用莫沙必利片、胃脘舒颗粒、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未见效果且发病频率加快,一天胀痛4-5次。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李胜召 医师 山西省阳泉市医院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119585
病情分析: 你好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和你的饮食不规律有很大关系。建议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丽珠得乐,以制酸止痛,保护胃黏膜。平时饮食要规律,早餐一定要吃,夜间最好不要加餐,少食生冷辛辣油腻腌制品。
有用0
相关问答

肺气肿这个疾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前胸和后背疼痛,但是,假如是肺气肿继发肺部感染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胸痛了,所以,可以进行胸部CT的检查,目的就是想看看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然后在根据CT检查的结果在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了。

王栋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多原发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诊断和以微创手术为主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早期肺癌、多原发肺癌的精准定位和解剖切除,以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诊治气胸、胸腔积液、血胸等。

桶状胸并不一定是肺气肿。早期肺气肿主要表现为桶状胸,肺气肿主要是由于肺气肿引起的,肺气肿的体积变大,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桶状胸,桶状胸肺气肿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多吃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休息。对于病症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还需要缓解呼吸困难,可以选择通过手术治疗,校正畸形的胸廓。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早期肺气肿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初期的症状是咳嗽和痰量增加,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咯痰粘痰,颜色变深、浓稠,就有可能是肺气肿。
轻微的咳嗽会导致吸烟者的咳嗽,这是肺气肿的一种表现,但是也有可能是肺部疾病的早期表现,或者是肺气肿的病人出现了不清楚的体重减轻。
很多慢性疾病都会导致体重的莫名其妙的减少,比如肺气肿,因为它的病程较长,初期没有任何征兆。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肋骨疼痛多见于肋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痛,跟肺气肿也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去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复查肺气肿,没有加重的话就问题不大,排除肺气肿引起的原因后,给予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等口服外用药物对症治疗,避免长时间坐位一个姿势不活动,适当体操运动,舒展筋骨。

张永明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

氨溴索治肺气肿,氨溴索属于化痰药物,当肺气肿患者出现合并感染,有痰咳不出来的时候,使用氨溴索治疗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氨溴索并不能够真正治疗肺气肿。肺气肿患者早期有些没有明显症状,仅仅是在劳动的时候会感到气短,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乏力的症状,有些患者会伴有咳嗽以及咳痰的症状。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儿童肺气肿的主要症状是取决于肺部气肿的严重情况,初期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的症状,也可能是在劳动和运动时出现气促的情况。
当肺气肿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患者的呼吸会变得更加严重,即使是在运动或者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部胀满、咳嗽、咳痰等。典型的肺气肿组胸腔前、后直径变粗,呈桶形,呼吸活动变差,声音颤抖变弱,探查过清音和清浊音区变窄,肝浊音区下降,呼吸音下降,可出现干燥、湿啰音、心音低音。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