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白细胞主要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时段白细胞有着特殊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0%~65%,生后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基本相等,中性粒细胞占30%,宝宝4~6天到4~6岁之间一直是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4~6岁之后则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果在这个区间之外,宝宝淋巴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则一般考虑有病毒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EP)又称为迁延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肺炎。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也叫迁延性嗜酸粒细胞增高。这种疾病在30-40岁之间发生,女子比男子多一倍。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寄生虫感染,比如钩虫,蛔虫,或者是药物导致的过敏。临床调查显示,有1/3至2/3的病人有特异体质、变应性鼻炎或鼻息肉的历史。超过2/3的病人以前没有过支气管哮喘。在发病前几个月,可能会有支气管哮喘,也可能是在发病的时候,会有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宝宝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偏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嗜中性白细胞偏少,淋巴细胞高,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孩子的淋巴细胞比例比较高,一般在60%-70%之间。另外还要检查孩子是否存在其它的临床表现,没有其它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因为这种病毒的传染是有自限性的。如有呼吸道感染,可用清开灵颗粒、蓝芩口服液等抗菌类的清热解毒类药物。
宝宝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偏高,一般不严重,积极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差异。出生后4-6岁的时候,会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偏高的情况,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低,这个现象是很常见的,如果没有其它的表现,可以继续观察。4-6岁后仍有这种情况,说明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淋巴细胞比例高,需要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白细胞总数来进行观察。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很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可以积极治疗来改善。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细菌感染导致。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病理性增加见于骨髓增殖综合征、细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组织局部缺血或坏死、癌症和何杰金病、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炎症综合征、变态反应、各种中毒,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现象。因为在临床血常规的检查中,如果出现了白细胞的增高,一般都是中性粒细胞或者淋巴细胞增高导致的,但更多是二者都高。但虽然都增高,一般都会有一个为主的情况,如果是细菌感染,如一些化脓性的球菌,会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淋巴细胞增高的程度会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