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目前,小儿专用药物较少,于是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将成人药适当减量,即可取而代之。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颇,甚至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小儿不是“小成年”,他们不仅体重不同,而且还有生理、病理上的差异。例如:小儿的肝、肾等脏器发育尚不完善,酶系统也未建立,解毒、排泄功能很弱,有些药物对机体的反应性也不同。因此,若用药失当,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能致残、致死,故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就以抗菌素、激素和解热止痛药为例说明:
抗菌药如时下广泛使用的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伊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均可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和影响其软骨生长发育,故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皆不宜使用。又如大家熟悉的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小儿骨骼正常生长,且易沉积在牙组织中,使牙釉质发育不良,牙色发黄,故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均能引起听神经与肾脏的损害,尤其对婴幼儿的听力损害不易及时发现,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聋。氯霉素用于婴儿,尤其早产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膨胀,继而体温过低、肌肉松弛、呼吸困难、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称为“灰婴综合征”。它还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小儿应慎用,新生儿则以不用为好,早产儿禁用。
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氟美松等,它们虽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但也会遮盖炎症疾病的原有症状。若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还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如非临床情况的特殊需要,应避免滥用。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患有水痘的小儿切忌使用这类药物,以免病情发生急剧恶化而引起死亡。这主要是这些激素类药物能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阻碍抗体的形成,从而促进水痘病毒在体内的繁殖、扩散,以至造成严重的毒血症。如果小儿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不巧感染了水痘,则激素应酌情减量或者停用。小儿选用外用激素时,也应选择作用较弱的药物,如艾洛松,以免因皮肤的吸收而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
解热止痛药如感冒通是当前人们常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之一,但有些患儿仅服2/3片,即会产生似洗肉水样的血尿。一般在服药后,长至3日,短则3~4小时出现,且男孩多于女孩。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双氯芬酸的成分,对肾脏尤其是肾小管功能有损害作用,又可引起肾脏急性过敏反应;还可导致急性血小板减少与多种脏器出血,因为双氯芬酸既可抑制机体的环氧化酶对血小板的凝聚作用,也可干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从而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加之小儿排泄功能又差,致使无痛性血尿频频发生,故小儿应慎服。安乃近也有导致过敏、虚脱、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副作用,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婴幼儿应慎用。即使对百年老药阿司匹林,也同样不容忽视。因12岁以下小儿患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在服用该药后约7日左右,易罹患急性肝脂肪变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呕吐、抽动、烦躁不安及昏迷,甚至死亡。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某些毒副反应较大的药物,其单方早已被淘汰,但复方制剂仍在沿用。如去痛片、优散痛、复方阿司匹林等,其中所含的非那西丁成分,易使小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口唇青紫,也会损害肾脏,出现血尿,故须慎用。安痛定、撒烈痛、去痛片等,所含的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儿粒细胞迅速下降,造成粒细胞缺乏症,甚而有致命危险,故也应慎用。若小儿体温骤然上升,不要随意使用退热止痛药,因为它们会造成暂时退热的假象,掩盖疾病的特征,容易造成误诊。
此外,小儿的皮肤和黏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丰富,对外用药的吸收量较大,有时会因此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如硼酸软膏、可的松药膏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使用中都曾出现上述情况。故成人的外用药不能随意给小儿应用。
以上仅是一些较常见的例子。不适合小儿应用的药物还很多,故小儿患病应到医院诊治,切勿乱投药物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有用0
周子安
教授/主任医生
北京
擅长:全科医学/肿瘤学
已帮助用户: 462
七个多月的孩子是不是湿疹,应由当地医院皮肤科临床检查确诊,建议用水剂治疗可能会对孩子好点。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