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反复腹泻

会员116874103 已回复
医生你好,十多天前我家宝贝拉肚子,查大便原因是乳糖不耐受自己轮状病毒。服用鞣酸蛋白酵母散,布拉氏酵母菌,益生菌和乳糖酶后有所好转不拉了。但是上周五又开始拉肚子。我又去复查大便都已经没有病毒了,而且乳糖不耐受也由两个加变成一个加了。为么还是拉肚子,越来越严重呢?麻烦帮我看下给下建议谢谢!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鲍建朝 主治医师 雄县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普通内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慢性支气...
已帮助用户: 94486
指导意见:脾胃虚弱引起的,建议以健脾为主,你给孩子服用醒脾养儿颗粒搭配思密达,应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婴儿腹泻反复可能是消化功能较差、病毒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造成的。1.消化功能差:婴儿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消化系统通常发育不成熟,消化功能较差,可能出现婴儿腹泻反复的情况;2.病毒感染:婴儿通常免疫力、抵抗力较差,可能存在胃肠道内菌群失衡的情况,可能对肠道病毒易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婴儿腹泻反复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3.食物过敏:如果婴儿是易过敏体质,或对日常饮食中某种食物过敏,可能会出现婴儿腹泻反复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进行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孩子腹泻和哭闹,被认为是急性肠炎和消化不良。它被认为与不适当的饮食和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它会导致腹泻、腹泻和排便频率增加。需要尽快检查和治疗。如果有急性肠炎,如果有消化不良,需要哺乳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腹泻总是反复可能是肠胃不好、饮食不良、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内容如下:
1、有可能是肠胃不好导致的腹泻反复,患者可以服用吗丁啉等止泻类药物。如病情仍未改善,应及时就医。
2、也可能是因为不洁的食物,导致了细菌的污染,导致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紊乱,进而造成腹泻总是不彻底痊愈。
3、还有可能是肠胃中长了肿瘤或是胃肠炎等疾病,导致的反复腹泻。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小儿在腹泻时多少都伴有肠道菌群的紊乱,可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或肠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可以帮助缩短腹泻病程,效果良好。婴儿腹泻治疗方法具体还要看孩子的病情。病症重则需要去医院就医。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儿反复腹泻可能因消化系统没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较弱、感染性腹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等引起。
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比较快,需要更多营养和热能。但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能力差,容易发生腹泻。由于细菌、病毒或霉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在患病期间会出现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同时大便中还有异常臭味或粘液、脓血。如果出现腹泻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治疗。其次,由于神经系统调节胃肠功能较差,如不适应添加离乳食品,短时间内添加过多品种,或一次喂过多而突然断奶,也可能是饮食不当,如吃了不能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秋季温差大、小肚子容易受凉等因素会导致腹泻。具体病因需前往医院儿科进行明确诊断。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