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的宝宝是不是拉肚子

会员116930734 7天 已回复
今天宝宝出生第七天,前五天都在慢慢排胎便,第五天已经有正常的大便了,第六天也就是昨天开始,宝宝拉的比之前稀,一放屁就出来一点,每次放屁都有点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新手妈妈,不太懂,母乳喂养,我没吃什么凉的,今天喂他喝奶,发现一喝奶宝宝肚子还会咕噜,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应该怎么办?(宝宝喝奶后容易打嗝)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鲍建朝 主治医师 雄县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普通内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慢性支气...
已帮助用户: 94486
问题分析:肚子老是咕噜咕噜的响,应该是消化不好。可以让小孩服用小儿健脾散
意见建议:和妈咪爱调理,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多喝水。祝宝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着凉后,肚子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一般会拉肚子。严重时,也会有腹泻的症状。并且排泄物比较稀或者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不要让孩子再次着凉,注意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28度之内。多给宝宝喝一些热水,可以按揉宝宝的肚子。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一到半夜拉肚子一般不是癌症。
一到晚上就会腹泻,并不是因为得了癌症。如果出现肠道功能异常,可以通过大便正常的潜血来判断是不是有炎症、有无炎症、有无潜血等原因。另外,患者还需要去医院做好肠镜检查,明确肠道息肉、肠肿瘤等器官组织的疾病。然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蒙脱石散,可以用补中益气冲剂来缓解一到半夜拉肚子的情况。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怀孕拉肚子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只是轻微的腹泻,一天不超过三次的稀便,那么只需要观察即可。孕妇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调整饮食缓解症状。如果腹泻比较严重,如果是出现超过五次的水样便,那么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通过大便常规检查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以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负面影响。怀孕期间拉肚子,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宝宝拉肚子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推拿。具体分析如下:
小儿腹泻之后,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进行调理,效果会更好。具体来讲,推拿方法主要有:一种是顺时针方向的按摩,一次5-10分钟。第二步是在小儿的天枢、神阙上按摩,分别按摩五分钟。第三步是为儿童按摩背部,一次按摩9-15次。第四个步骤是给龟尾巴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通常可以采用上述四种方法进行止泻。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拉肚子可以使用药物和饮食来调节。
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还可以使用肠黏膜保护剂,能够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道功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如蒙脱石散。除了口服药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可以联合丁桂儿脐贴进行治疗,效果全面,对因又对症,不仅止泻、止痛,还可解决其他药物解决不了的恶心、呕吐问题。
饮食调节:对于只吃奶的宝宝,还是推荐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给宝宝考虑换用免乳糖奶粉,这个是有助于宝宝腹泻缓解的。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来说,如果以前腹泻之前没有添加过辅食,在腹泻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添加新的辅食,并且不能给宝宝吃太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应林燕副主任医师儿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科 小儿呼吸道 消化道多发病

小孩子腹泻,事实上奶粉是能吃的。
小孩腹泻时,尽管消化道功能下降,但也还能摄取部分养分。如果在宝宝腹泻期间,不加选择地服用奶粉的时候,就会对肠道造成损害,导致肠蠕动加快,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婴儿腹泻时,不必要求婴儿停止奶粉的摄入。另外,宝宝腹泻时还会出现呕吐等情况,这就需要适量的喝牛奶来缓解疼痛。但奶粉用量必须降低,而奶粉要适当多加水,但前提孩子在拉肚子前,就是已经有了喝牛奶的习惯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